5.亲子沟通与规则搭建
亲子之间的无话不谈,是一种家庭教育中最理想也最美好的状态。有了良好的沟通,才有建立孩子愿意遵循规则的基础,才有家庭精神底色的构筑。
所谓家庭精神底色,就是凝聚全家人的统一价值观。是家庭成员面对同一事件或人物有着不同方式的情绪感受表达,但是都保持基本一致的优劣对错的判断,属于集中的共同认识。这类似公司的企业文化,是让成员有归属感和认同感的文化氛围。
亲子之间的沟通靠什么?
面对不同个性和天赋的孩子,不同的家庭有着不同的方法,这也是孔子提倡的因材施教的立足点。
无数事实证明,真正出色的孩子其实不是培育出来的,而是陪伴出来的,就如真正的大树不是花工刻意栽培而是天性使然的。而无数真正出色的孩子也不是靠父母用计划堆砌出来,只不过父母运气很好,刚刚契合了这个孩子的成长特点。
严格的说,一个父母如果在与孩子展开沟通和建立规则时,如果仅仅看重最后的结果而忽视甚至跳跃其中的过程,不在意孩子的诸多感受,那这样的教育就是组建一个机器,而非成就一个人的成长。
很多父母因为自己受的苦太多,所以心中怀有强烈的不安全感,所以在培育孩子的时候目标性太强,根本不给孩子自我选择的机会。这样的坚持,有可能让你在短期得到一个成绩优秀的孩子,但更多的时候是给孩子未来的一生埋下痛苦的导火索,一旦爆发就将逼使孩子走入歧途,甚至毁掉父母和孩子奋力想要达到的美好远景。
自然的陪伴,则是让父母本着一颗赤子之心,和孩子一起享受体验各种生活的趣味。父母可以在孩子的生活中发现令自己苏醒、感动和改变的激情,孩子也可以在轻松的陪伴中发掘自己的潜能。
不带功利的陪伴,远远比培育更让人觉得亲近,觉得温暖。
很多父母愿意给孩子最好的礼物、最好的学校、最好的房子、最好的旅行,最好的……唯独不愿意给孩子最好的陪伴,吝惜着他们觉得能代表事业、自我、成功、责任和其他很多因素的时间。
父母是这个世界上最疼惜自己骨肉的人,如果你都不愿意将时间和精力留给自己的孩子,你还能奢望其他人能全心全意对待你的亲爱的宝贝吗?如果家庭教育都放弃了对时间和精力的付出,你还能奢望孩子在未来能够无私的对待你和你所代表的社会吗?
想要培育出一个勇敢、自信、有责任感的孩子,父母的作用极其重大。而沟通的技巧在于能够站在孩子的角度,设身处地地为他思考和如何应对。当父母可以用一颗童心去思考孩子面临的困惑和痛苦,与他建立可管理生活的规则,沟通的管道自然就能被打开。
父母在和孩子的沟通问题上,必须站得更高更远,才能培养出一个心态健康,能以乐观积极的方式参与竞争的孩子。如果孩子还是沉浸在不快中,父母也不要乱了阵脚,可以通过制造其他活动分散孩子的注意力,让时间这个大魔法师再发挥清除效力。
体验痛苦,并战胜对痛苦的恐惧,是对成长中的孩子的一个挑战,同时也是对父母的应对能力的考验。当父母在与孩子的沟通中找到适宜的方法,带着孩子直面问题的本质,不逃避,也不畏惧,很容易培养出坚韧乐观的良好品质。
对于心智正处于快速成长中的孩子,不论他们遇到失败孩子取得成绩,父母都应该公正评价,给予适当的鼓励,让孩子清楚自己对于什么事负有什么样的责任,并勇于去承担。充满善意和激励的沟通,永远都是孩子最乐于接受的成长礼物。
和孩子一起成长,和他们一起感受生活,建立属于自己这个家庭特有的规章规则,一切都会变得很有弹性,充满了新鲜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