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去上海出差,在时间上就宽裕多了。自上次把样机放在客户那里做测试,我就轻松多了,不必提着样机啦。前面说了一回生,二回熟,再次来到上海就联系了高中同学。
三个同学在定居在上海,他们住在不同的方向,因为我的到来呼到了一起。选了个折中的地点相聚,一见如故。吃什么菜不重要,重点是相隔多年未见面难得坐到一桌子上。聊起高中的点点滴滴,记忆的闸门一下打开,脑海清晰起来。说不尽的同学、老师关系,仿佛回到了高中校园里的教室。聊到现实中的家庭、孩子,我坐一旁就插不上话了。每个城市都有学区升学之苦恼,为孩子报补习班,上兴趣艺术班,教育费用的支出,对孩子的期望成为最纠心的话题。
想起刚才走进商场寻找餐厅位置时,向一专柜服务员问了路,不仅没得到答案还碰了一鼻子灰:“阿拉不晓得您讲什么”扭头不理。同学说:“本地上海人营业员中年大妈就是这样子的,听你口音是外地的就只是向她问路会很不高兴的。”
出差的好处就是所到城市可以跟老同学见见面,同学愿意拿时间出来相见,是看重这份同学情谊,珍惜青春见证人。这是他们生活的地方,除了家乡之外第二个居住时间最长的地方了。他们的工作,他们的孩子都在这里,叫家。而我是为生活奔波稍作停留的过客。
第二次到上海印像深刻的是,原订了张机票浦东机场的末班飞深圳。在我坐了倒数第二班地铁到达浦东机场时,收到短信被告我的航班取消,因暴雨。不出机票,停飞。浦东机场是很偏远的了,一边是收到航班取消没法飞回深圳,一边是末班地铁返回市区。我当机立断返回到地铁上,往回虹桥站。在地铁上抢订一间房虹桥站附近的酒店,再订第二天虹桥站最早一班返深圳的动车票。前后操作不到10分钟完成,一路上不太拥挤的车厢里,都是跟我一样提着行李箱的差旅人。
这一夜,我在上海的地底下同一条地铁线上来回两趟,耗时3个小时,虹桥站与浦东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