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咨询的各种理论和技术,就像一颗颗珍珠,我们要善于把它们用丝线穿起来,这样,看上去散乱的知识点就会变成美丽的串串珍珠链,好看,从而印象深刻,使用起来也会更得心应手。
昨天上班路过小区地下车库的门口,物业人员正在准备防雨的沙袋。沙子散在地上会被水冲走,装在一个个袋子里就可以起到阻挡洪水的作用。感到我们的各种海量知识也是如此,通过串连和整理,我们把它们放在一个个袋子里,关键时刻,就可以拿来就用了。
今天就先试着说说缺乏安全感。
珍珠链: 缺乏安全感→自卑→代偿→苛求完美→达不到完美的要求就会逃避,从而产生抑郁现象;如果是为了达到完美重复去做,就会产生强迫现象;如果以虚幻代替真实,就是精神病。
1. 什么是安全感?
马斯洛认为,安全的需要是人的基本需要之一。但是,这要求在幼年时得到满足,一般大约在3岁之前要得到满足。否则,不安全感便会在心灵生根,成年后很难拔除。从小在安全、温暖和充满爱的环境下生活的人,容易有安全感。反之,从小被冷落被遗弃,或者母亲具有焦虑气质,或者缺乏母爱,父母严重不和等,这种人就有可能有严重而深刻的不安全感(许又新《心理治疗基础》)。
2. 缺乏安全感是一顶帽,谁都可以戴
孩子刚刚出生的时候,是有100%的安全感的,但是随着孩子一天天长大,随着孩子跟母亲还有周围重要他人的互动,他的安全感就不会再是百分之百了。我们经常说,如果孩子有一个Good Enough的母亲,他就可以得到基本的安全需要。人生的路很长,每个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危险情境,所以人们都会有一定的不安全感,或者可以说每个人都一定程度的缺乏安全感。如果一个人可以坦然地面对种种变故,不过分追求所谓的安全感,那么一般来说,他就是心理健康的,他甚至可以说:让暴风雨来的更猛烈一些吧!反之,如果一个人过分追求安全感,他就会越发觉得自己缺乏安全感,从而会产生自卑。
3. 因为对自卑的代偿进而苛求完美
当一个人有自卑感的时候,他会感觉事事不如人,觉得别人看不起自己,就代偿性的想把事情做得更好,从而证明他的能力,所以就会变得越来越苛求完美。每个人都想追求完美,但是“追求”如果变成“苛求”,就会产生种种心理问题。抑郁就是因为苛求不成而产生逃避行为造成的;强迫是因为一遍遍重复去做、想做到极致而造成的;如果现实社会追求不到转而去到虚幻世界寻求,就会造成精神病。而这三种心理不健康或者心理异常的情况往往都会伴随焦虑,以焦虑作为底色。
4. 反过来看
心理咨询室中,如果一个来访者说自己抑郁了,咨询师可以按照这一珍珠链反过来推。抑郁的原因可能是这个人比较苛求完美,苛求完美的原因可能是对自卑的代偿造成的,产生自卑的原因可能是缺乏安全感。这个过程中咨询师要注意讲话的策略,比如“缺乏安全感”可以说成“安全感不足”,“自卑”可以说成是“不够自信”,“苛求完美”可以说成是“做事情要求比较高”等等。
5. 追根究底
一个人的心理问题很多时候会追根究底涉及到幼年和原生家庭的问题,总的原则是让求助者能够学会挖掘自己的资源,学会感恩,看到积极正向阳光的一面,在咨询室中通过各种咨询技术,帮助求助者重构记忆,从负性的记忆中找到他自己的资源。从而达到咨询师“助人自助”的咨询目的。很喜欢这句话:能够笑着解决的问题为什么还要哭呢。
6. 没那么容易
说着容易做着难,路漫漫其修远兮。这样写一写理一理,看上去并不难,似乎是按照公式来就行。但是求助者是个体化的,每个人的具体情况都不一样。想起了老师说的“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也就是说,对于不同的求助者应该有不同的具体的咨询路径。没有别的办法,就是反复练习和领悟。俗话说的好:功到自然成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