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厦门的宝妈问:能否说说怎么样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她有两个可爱的儿子。大儿初中,小儿尚在幼儿园。本人大学毕业,为人爽朗真诚,是个很负责任的好妈妈。我们在网上相遇,在厦门相识。说起来,我的好友中有许多和她一样的宝妈。无论见过面与否,早已神交已久。
千里传书,心意沉沉。怎么样让活泼可爱的儿童喜欢阅读?我想起了我远在香港的外甥女的育儿之道。
我的外甥女从小学业优秀。北航毕业后去美国深造。后随夫把家安在香港,育有两个可爱的女儿。2015年我去香港住在她家。她那不足三岁的大女儿一早起来,就在书桌前看巧虎,书是绘本的。她边看边吚吚呀呀地模仿书中人物的情景:一会儿电话响了。一会儿门铃响了。爸爸在说啥,妈妈在干嘛。看的津津有味。
她家的客厅里有孩子的图书一角。小书柜有小桌子小凳子小黑板。方便孩子自己取书读,小黑板上是孩子的涂鸦。家里没有电视机。
时间久了,我发现了这个小女孩的特点:玩就是看书,看书就是玩。只要醒着在家,毕定手里翻着一本书,指着人物说着自己的话。而她妈妈则一空就“溜娃”,带着孩子到处玩,运动是必不可少的。她妈妈说,送她上幼儿园的目的不是为了学知识,而是为了认识许多小朋友,学习与小朋友相处的能力。
香港的幼儿园入学条件很严格。她的两个女儿都在很好的幼儿园长大。幼儿园各种玩,孩子很灵性。这样的童年才是幸福的。
写到这里,仿佛离题远了:与培养阅读习惯没关系。
其实这正是我要说的重点:不要强加给孩子许多不是他年龄段的应有的东西:比如阅读。对于小朋友来说,不要有阅读的强化。给小朋友选择好你想让他看的读物后,让小朋友自由地看即可。更多的是各种户外活动。在户外活动的陪伴中把父母想要带给他的带给他,启迪他对书本的好奇。比如,鸟儿为什么会飞?树叶为什么会落?……大自然才是丰富多彩的书。小朋友对书本的热爱一定要源于大自然的启迪才会来的持久。
我的观点,真正的阅读在小学三年级以后开始一点也不晚。“不动笔墨不读书”是阅读的标配。当孩子不具备这个能力时,所谓的阅读只能算是孩子的一种游戏,不必太在意。
我认为,学龄前的孩子的阅读重在听。多听有益的读物即可。比如,平哥的女儿落地后,他家立了个规矩:孩子三岁前家里不能开电视,不能用电脑,不能对着孩子用手机。只要孩子醒着,就给她读书。可见听的重要性。
当孩子五六岁时,要有意识地引导孩子认字。方法多样,从指读开始,不要快,时间也不要长。我见过有个七岁男孩《弟子规》背的很溜,但一个字也不认识。究其原因,是妈妈的方法问题。从一开始就没有关注他的认字,认为会背就行了。其实是个误区。从孩子五六岁开始,背不是目的,识字才是重点。不贪多,不图快。玩中学,学中玩。我还是建议:五六岁的孩从《三字经》《千字文》开始启蒙为好。七岁开始读《论语》。把这三本书读下来后,最少有三千字左右的识字量。孩子读小学一年级时,没有识字的压力,没有背课文的压力。读惯了《论语》,再读现在小学课本,和玩似的。
不知我说清楚了没?学龄前儿童的阅读以识字为主。这可以为他入学后的学习争取主动。平哥讲过一个事例。有位学生零基础入学,三年级前学的很费劲。现在的应试教育的强度,孩子很不适应。四年级后好点,但是基础总是不扎实。平哥说,这孩子的奶奶当过小学校长,迫不得已把孩子送到平哥的线下班,因此相识。
在为孩子选择以识字为目的的书时,建议不买有插图的。要字大有拼音无图。这样不干扰孩子的认字。至于玩着看的书,是不限制的。绘本不以认字为主,要以讲出故事情节为主。
需要指出的是,学龄前儿童的阅读还有一个重要内容一一数数。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孩子建立“实物与数字一一对应”的观念,会正数一到一百,倒数一百到一。这个训练最晚要从三岁开始,与学说话同步最好。
再有就是妈妈要养成给孩子讲故事的习惯。故事是涵养孩子心智,开启孩子智慧的最好媒介,比书有作用多了。
阅读是读书后,有了文化的人寻求精神支柱的途径,是读书人具备能力后,自然而然的生活状态。这个习惯是成长中的自然养成,谈不上半途而废。所以,对于学龄前儿童,自然而然的引导就好,大可不必有半途而废的担忧。
整好土地,选好种子,施以阳光雨露,静待花开,相信种子的力量一一妈妈们需要的是耐心和陪伴。
千差万别形成了世界的美丽!每一个孩子都是待爆发的小宇宙。方法千万种, 合适的才是最好的。
宝妈们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