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孩要穷养,女孩要富养”是传统养儿育女的“金科玉律”。女孩要有富足的精神和物质条件,长大后才不会被男孩子的蝇头小利迷惑,而男孩子则要被当作饥饿的小兽驯养,长大才能保持斗志最终出人头地,这些都听上去颇有几分道理。然而,作为一个八五后的女生,我的父母则彻底摒弃了这种育儿界的“金科玉律”把我认认真真穷养长大。
因为被“穷养”我会时常感到饥饿,最终成为了一名“微胖少女”。
高中住校前,我是一个没有零花钱的小孩。我妈的育儿理念是“小孩子不需要自己花钱,有什么需求告诉大人即可,大人会对小孩子的需求给予测评,认为合理的即可满足,认为不合理的会直接拒绝”。因此,我成为了少数没有零花钱的小孩。因为没有零花钱,我在下课的时候没有跑去小卖部门口挤破头买一包方便面的烦恼,爸妈也不用担心我上学期间偷偷吃掉很多色素添加过度的零食和汽水,没有养成吃零食习惯的我顺利成长为一名“高高壮壮”的少女。
小学四五年级,正是我在“高高壮壮”的少女之路上飞奔的年龄。大量的成长激素在迅速消耗着体内的能量,往往上午还剩下最后一节课的时候,通过早餐贮存的能量就明显不够用了。饥饿会导致注意力的分散,记忆中四五年级的上午最后一节课我根本无心听课,总是在计算着下课的时间,恨不得一下课就飞奔回家,把头扎进一碗大米饭中狠狠的塞满口腔再使劲地咽下去。
为了避免这种饥饿感,我只能保证每顿饭都尽量多吃,直到再也塞不进一点粮食。可即使是这样还是难免有饿的不行的时刻,久而久之,我变得习惯性狼吞虎咽且食量颇大。女孩在青春期的时候非常容易长胖,也是在那段时间,好食欲将我打造成为了一名身高165cm,体重65kg的“微胖少女”。
“穷养”让我学习理财的道路十分艰难。
我的一个女朋友曾经告诉我,她有一种“爱上穷小子的能力”。这是一位外表相当出众的姑娘,自少女时期到成年之后身边从来不乏轰轰烈烈的追求者,可她始终难以对那些经济条件较好的男生产生好感,反之特别不物质的爱过各类硬件条件远不如自己的“穷小子”。即使理智一再告诉她现实才是最好的出路,可依然无法克制感性的冲动。
我们一起认真分析这种心态的形成原因,最终得出的结论是,因为我这位美丽的朋友自小严格的家庭教育出身,整个幼儿和少女时期都被父母强调不能有过多的物质需求,因此导致她根正苗红的生长成为了一个特别不世故且特别不物质的女孩。于是渐渐形成了小富即安、得过且过的心态,从未对金钱有过过分的期待,反而觉得太强调物质上的富足是十分可耻和的。
她说,每当有物质条件优越的男生向她示好的时候,自己都会本能的产生抗拒和怀疑,害怕在好的物质条件下失去对待感情的判断力。无法分辨自己是爱上了这个人,还是对方展现的金钱实力。相反,在穷小子面前则没有了这些困扰,喜欢或者不喜欢,能够明确的区分开来,而不受任何外在的影响。
渐渐成熟之后,才明白这是自小父母的教育在心中种下了对待金钱态度的种子在影响我们的一生。
我的这位女朋友的金钱观影响到了择偶观,而我则因为父母的“穷养”方式形成了非常不科学的理财观念。高中时期,我被送到了一所寄宿学校,每个月初父母会塞给我300元的生活费,这些钱用来满足我在学校里的基本需求。自懂事以来,连五元钱都没有自由支配过的我,突然面对300元的“巨款”确实有点不知所措。一方面我对这种突如其来的财务自由感到兴奋,另一方面我确实不知道如何用300元钱合理支配一个月的生活。
起初,我对每一笔钱的支出都小心翼翼并且认真记录:早餐1.5元、午餐3元、晚餐2元、零食2元……直到月底,发现还能剩下一百多的余额花不完。反正对于一个高中生来说一百多元的存款也没有什么意义,等到下个月我便努力的将这300元充分花光。于是,我努力的吃零食买杂志,够买那些曾经我不能自由满足的小小欲望,很快300多元的生活费就捉襟见肘了。渐渐这种生活方式形成了一个糟糕的恶性循环,一个月的大手大脚,下一个月一个月小心翼翼不断往复。直至一年以后我才能够渐渐找到了开销的平衡,不再被这区区300元的生活费支配。
“穷养”导致我害怕被拒绝。
打我记事起,爸妈经常挂在嘴边教育我的,不是好好学习报效祖国,而是“咱们家穷,所以XX我们买不起”,这个“XX”有时候是小卖部货架上色彩鲜艳的那包糖,有时候是在商场玩具专柜里最漂亮的那个洋娃娃。总之,一切在父母眼中超过了我所应该拥有的上限之后,都会丢给我一个“咱们家穷,买不起”的理由。
这个理由生硬、直白且威力十足,我甚至没有办法坐在地上在众目睽睽之下满地打滚儿地来表达不满,再偷偷看一眼皱着眉头的爸妈寻求问题是否还能拥有一个小小的突破口。我欣然接受了这个理由,并且逐渐进行了更深层次的自我教育:爹妈都这么说了,那说明了家里真的很穷,能够供我上学已经实属不易,我怎么能要求他们再去满足我温饱之外的要求呢?
于是,我极少向父母开口表达自己的需求,害怕被拒绝。长大后,我害怕被朋友拒绝,所以从来都是最“随和”的那一个。恋爱时,害怕被男朋友拒绝,于是我成为了一个懂事且从不无理取闹的女朋友。被同事和朋友公认为好说话,并没有给我带来多么丰富的朋友圈,反而在人群中愈加透明。而作为一个从不无理取闹的女朋友,好像也并没有让男友更加怜惜我,反而渐渐被冷落。
多年以后我才知道,只有强大而自信的心脏才不害怕说出自己的诉求,因为他们不怕被拒绝,即使被拒绝也不会垂头丧气。我的“随和”往往出于自己内心的恐惧和不自信。
长大后,我依然担心父母的经济状况。因为从来没有问过父母的实际收入,因此即使我工作了,也依然很担心他们二老能否拥有一个幸福的晚年,我给他们买各种各样的东西,尽可能在物质上给与他们一些帮助,毕竟在我心中他们穷嘛。
直到有一天,妈妈拿出一万多的大衣告诉我这是她新买的衣服,二老一起报团参加5万10几天的欧洲游,妈妈花了七八千买回一条质地极其塑料的项链的时候。我才对他们的经济状况有了基本的了解,而我则成为了他们口中无比孝顺懂事的好女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