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亲戚朋友相聚,午餐后孩子们快乐的嬉戏打闹,享受这愉快地玩耍时光。
奶奶见孩子们都在,就随口出了几道数学口算题。辉辉反应很快,一会就抢答出来。思思见了跃跃欲试,思思爸爸在一旁说:“她回答不出来的,不行的。”
亲戚出了两个题目,思思瞬间就说出了答案。思思爸爸却在一旁不以为然地说道:“背的,背的。”思思听了跑开了,亲戚笑笑就说别的话题。思思爸爸接着总结一下:“她数学不行,基础一点都不牢固。问多几个就不行了。”
分析:
这是一次很普通的对话,在身边我们会经常听到家长当众“考试”孩子。很多时候,那些反应机灵,性格开朗活泼的孩子都能得到大人的赞赏,反而那些稍慢点,需要思考才能回答上的孩子经常受到打击和否定。
这种题目出的非常没有意义,奶奶想考考孙子学习是否扎实,所以就出题了。对于回答上来的孩子一定会得到家长的表扬和肯定,对于回答不上来的孩子,或者比较慢的孩子肯定会在比较中受到伤害,因为他们得不到家长的肯定,反而会因此得到否定。
孩子的自尊心会受到打击,孩子的信心会减弱,孩子会越来越没有兴趣。
思思爸爸的话就像一颗钉子一样在孩子心灵留下痕迹,就像一片乌云遮挡了孩子的眼睛,让孩子看不到阳光,感受不到温暖。他在反复强调思思不行,基础不扎实。爸爸不仅在告诉思思本人,还当众告诉大家你们看,她就是不行。
也许思思爸爸的用意并不是想打击孩子,他想刺激孩子平时学习要用心,但是思思爸爸的这种教导方式的确不可取。
思思爸爸需要给予正面的引导,应该说:“哟,好棒呀!这么快就回答出来了,再接再厉。”当思思爸爸说完,孩子的自信心会增强,兴趣会提高。思思爸爸回家可以马上和孩子多玩几次口算,对于孩子薄弱的环节多练习一下。
很多时候,孩子不是全不会,只是其中有些地方还没有掌握,只要多加练习,一定会越来越好。
有这样一句话:家长的态度决定孩子的高度。****父母对孩子采取肯定的态度,在肯定中孩子学会了积极努力,增强了自信。父母对孩子采取否定的态度,在否定中孩子失去了信心,形成了自卑的心里。
2
有的父母会说,孩子的确还没做到百分之百,或者还没学会百分之八十的知识,怎么可能去表扬孩子?
记得之前国外的一组教育漫画非常火爆:
教育孩子,也是在教育自己。在鼓励中长大的孩子,必定充满自信; 在接纳中长大的孩子,必定心胸宽广; 在友善中长大的孩子,必能对世界多一份关怀。
教育孩子,也是在教育自己。身边又有多少父母在教育孩子时也在不断提升自我的教育水平?不多。
思思爸爸站的高,所以当思思没有达到爸爸心中的要求时,思思爸爸就开始教育孩子,可是思思爸爸想过什么样的教育方式才是适合孩子的吗?
我们的手机升级了N代,电脑与时俱进了N次,唯独父母的教育方式还停留在上一辈的观念中。那些陈旧的观念,那些错误的教育方法是不是也要升级了?
孩子没有做到,才需要得到父母的鼓励。
3
昨天读到尹建莉老师的文章,在文章最后一句话分享到:并不是说不能指出孩子的错误,而是要讲究一些教育艺术,处理方式既不能损害孩子的面子,又能达到让孩子改正缺点的目的,这才叫教育。
孩子和成人一样,特别重视在大家面前的面子,我们叫自尊心。作为孩子的父母尤其需要呵护孩子幼小的自尊,凡事留有一些余地,在人前评价孩子的话要注意不要伤害到孩子的心。
当发现朋友相聚,亲戚相聚,家长在互相比较孩子,这个时候要么走开,要么转移话题,无论是哪一个孩子被比下去,受伤的都是孩子。
很多父母喜欢在竞争中去激励孩子前进,好似只有通过比别人厉害,才显得自己聪明。竞争是教育的一种方式,但不是唯一的方式,也不是最好的方式。
当我们在注意速度优势时,是否忽略了孩子自身内在很重要的成长规律,那些曾经被评为“笨孩子的”爱因斯坦、爱迪生、郑渊洁他们却因为得到父母的赏识和鼓励未来越走越宽广。
父母的远见和视野,决定孩子发展的广度。但是父母的远见和视野不等同于学历和才华,如果父母仅仅只是停留在以往的教育经验中黔驴技穷,这样的父母很少有远见,他们只能看到眼前,只在乎这个时刻教育的结果。
他们眼睛里看到未必是孩子眼里看到的未来,教育是为了让孩子突破自我,发展自我,超越自我,为孩子提供广阔的发展前景,而不是停留在继承父辈的优势中成长,这才有了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更比一代强。
(无戒训练营第四天,温暖妈咪,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