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坟
春风扬起浮尘,在天地间蒙上一层淡黄的纱,山川大地灰沉沉的,就连天上的太阳都没了精神,圆圆的极像红月亮。远处一方坟园里,有三个大人在背土,还有两个小孩在嬉戏,哦是的!又到上坟的时候了。
上坟就是扫墓,我们这方的风俗,一般在正月十五之后,清明节之前,由阴阳先生算一个上坟日子,然后各家族看自家的情况而定。“有儿有女的早上坟,没儿没女的等清明”,这是妈妈在世是常说的,意思是上坟宜早不宜迟。上坟是一个家族的大事,是祭奠祖宗的重要仪式。
看着远处那两个快乐的小孩,一股酸涩涌上心头。关于上坟,从我记事起便有许多乐趣,而今时过境迁,昔日不再重来了。
打我记事起,上坟的事一直是父亲操办的!因为老坟里有二房份的先人,所以父亲会提前好几天给那边念书最多的三叔把上坟的日子说定。然后在接下来的几天,我们小娃娃会在度日如年的等待中度过。看着父亲在劳作之余收拾香蜡裱,看父亲把裁得方方正正的麻纸(麻纸粗糙但便宜,白纸细腻但价钱贵)用纸凿(chuang)打成纸钱,心里便充满长久的期待,期待开心的玩乐,期待有一顿好吃喝!
上坟那天,吃罢早饭就九、十点钟了,大人们会带上香蜡裱,背着背兜,或是箩筐之类,拿着铁锨,相约走向坟园。这时,娃娃们会一路打闹着开路,完全不顾猛烈的春风钻进破棉袄。
到了坟园,父亲他们会先把香蜡裱在坟园左上角点着了行祭祀礼,叫祭后土,之后才能背土。上坟的土尽可能是干净的湿土,取土也有固定的地方,由年长者用铁锨装进背兜,再由年轻人背到坟堆上。上坟要先从最高处辈份最老的背起,从左到右,从上到下,依次每个坟堆都用新鲜的湿土堆得尖尖的,真像厅房高高的屋脊。奶奶说,上坟就是给先人修房子,所以上坟这天就一趁把坟堆上的鼠洞之类的堵了,把有可能积水的低洼也填了。
大人们背土时,不指事的小孩就要么很着大人看,要么三五个约了挖辣辣和龙胖。春天了,这两种植物不但发芽早,先长出叶子,而且根茎很好吃,一黄一白,一辣一甜,是那个年代大人娃娃的好食材。娃娃们有时也会爬上坟地边的老榆树,把干枯的枝丫折下来,准备生一堆火。因为我们家离坟园近,献祀在背好土后,有人专门去取,要是路远的人家,出发时就一趁带上了,且用的是烧炭的砂锅。所以闲暇时,大人就在安全的地方生堆火,大人娃娃都围着火取暖。
我小的时候生活困难,上坟的腊肉,好多时候是家里的最后一块肉,奶奶用柴火煮腊肉时浓浓的陈油味,我成家后再也没有闻到过。献祀一般是腊肉炒粉条,炒鸡蛋,洋芋杆杆,还有葱杆炒豆芽(那时用扁豆自己生的),家境好的样数多,家境不好的样数就少些。
那时候大哥出去当工人,二哥往往是跑路的,上坟土背好后,二哥就回家把奶奶提前备好的献祀端来,先在炕桌上献着,由父亲把各样菜用白面饼子和纸钱包成小包,由娃娃们在每个坟堆塞一包,完了之后,娃娃们就一涌而上,自个包着大口填肚子,嬉闹着边吃边趟,大人这时绝不会骂,反而会大方的说掉了别捡了给土地爷吃。因为先人在一处,所以每家后人都把献祀放一处,大家伙着吃,往往谁家的香大家就先抢着吃完了。最后吃饱了,就把口味差的剩下。在当时,谁家的献祀剩了,那就是很没面子的事。
现在,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吃不再是上坟的重头戏,但上坟做为祭奠列祖列宗的重要仪式,变的更加隆重,有的人会赶好多路来,有的人则推掉别的重要事务开,总之都用了最大的诚意。一个家族的大与小,兴与衰,和与分,都可以从上坟中看出来。大家望祖,和睦团结的,往往人多,献牭也丰盛;败家小族,或是分裂不和的,往往就人单势孤,献祀也简单。为了方便,上坟的时间现在也变革了,为了凑方便,有的家族正月初四就开始上坟,届时带着好酒,挑着铜锅子,整整一天在坟园里喝酒聊天,聊天下事,也商量家族的事,把上坟当成一个交流的平台。
远处,两个娃娃的嬉闹声把我拉回现实。依旧稀淡的太阳,在春风里感不到一点温暖。沙尘依旧在天地间拉着一层淡黄的纱,疾劲的春风吹着脚下的枯草,呜呜作响,徒添凄凉。四年来,双亲相继离世,没有父母的粘合,兄弟们也散了,甚至为了一些琐事,兄弟间有了隔阂,所以在给双亲上坟时,没有过去的红火,也没有过去那样开心了。
上坟不是形式,是我们对逝去亲人的缅怀,是我们兄弟姐妹永久联络的纽带,是我们引领后人,敬老孝道的平台。上坟,是我们祖宗留下的,也是我们必须传给后人的一件大事,关乎家之盛衰,也关乎国之强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