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学期,孩子们就四年级了。翻开教材,我浏览了几课,顿时惆怅起来,课文篇幅延长了,生字增加了,词语的理解越来越多了,句子的结构复杂了,对课文情感的把握也越来越难了……再看看教参,对学生语文学习提出了新的要求,比如自己在文中标注问题,写下批注;针对课文提出有价值的问题;自学字词,自主解决问题等。总的来说,四年级的语文对孩子们语文学习方法和过程这块发生着巨大的转变,孩子们的课堂参与贯穿每个环节,而且是孩子们自己解决自己的问题,全员都要参与进来。
我知道之前的教学设计和教学方法不再适用于现在了,四年级是向高段的过渡阶段,如果孩子们的学习还像原来那样由老师“赶”着走,如果我在课堂上还舍不得放手,如果重点还是在听写、抄写的循环中,可想而知,孩子们的语文水平将一直停留在三年级。
我不停地想,不停地翻书,不停地勾画,我脑海里隐隐约约有些线索,教参上说的标注问题怎么标?提出问题怎么提,什么时候提?小组应该如何围绕问题来解决问题?上面提到的是肯定要操作的,可是才进入四年级,怎么把上面提到的具体化,落实下来。
每篇课文,孩子要围绕课文提出一些问题?难道一开始上课,就让孩子们针对课文提问吗?我想一定会有各种各样的问题,有些问题也毫无意义。因此,我决定教学第一单元的内容时,先不急着马上就让孩子们开始体提问,而是每上完一篇课文,孩子们对课文基本理解了,我再问孩子:我们可以针对这篇课文提出哪些问题呢?罗列在黑板上,一起看看哪些问题是有价值的,哪些是毫无意义的?没有意义的问题被删掉,有价值的问题留下来。再把留下来的问题归类,哦,原来提的问题不在乎两个方面,一个是与课文内容有关的,一个是与课文情感(思想、中心)有关的。孩子们就知道了提问要从这两方面来提,示范了几节课,孩子们就知道该怎么提出问题了,后面单元的学习,就可以把提出问题放在前面了,初读了文章,你有哪些问题?就可以让孩子们在这些有价值的问题中深入学习课文,自己去解决问题了。
我要把这样的想法马上落实在每一节课,相信,坚持下去,孩子们的语文学习方式定会发生大转变,学习也会事半功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