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早爸爸邀约着去野生动物园。儿子给有起床啦?我忙着体检,没有等他们出发就走了。心里很牵挂,不过想着放手,以前的自己就是操心过重,过于担心这儿担心那儿的。心里默念"放过自己"。投射儿子开开心心,同意和他们一起去。
正体检时,儿子给我来了个电话,问妈妈不去动物园吗?儿子主动电话妈妈,妈妈很高兴(虽然后来知道是爸爸叫他打的)。妈妈说感谢儿子挂牵,妈妈心里很温暖,我为何去不了说了一下,而且祝他玩得开心。以前,我肯定会说,妈妈多辛苦,玩都不能玩之类的怨言。感赏儿子问候妈妈。感赏妈妈学习了,有一些变化。
我看到姐姐发的图,儿子背着出行小绿包,很开心的样儿,坐在高高的双层巴士的最前方。妈妈也心情好极了,我是很少不陪着儿子玩呢,这样丢给爸爸要多多做呀。妈妈该抽身离开儿子一点……
上课期间,我一直关注他们,他们玩呢嗨啦,我也就高兴了。感赏爸爸为他们准备了喂小动物的菜,是个考虑周全的男人。感赏爸爸一路开心,为孩子们当向导、当摄影师,和儿子有互动。
接下来他们的开心照一直感染着我,我还把照片分享给我的学生看……
晚上和辅导阮俊超乐理知识,在外面吃饭后回来还不见他们到家。正盼望时,儿子打电话给我说叫我煎两块牛排给姐姐,他吃方便面。我照做了。
之后盼望来的儿子是气冲冲的。他很生气地说:大人们随时想控制孩子,本来在景区就设计好怎么吃晚饭,中途又打电话说叫妈妈煎牛排的,他们却要改变我们的设计,千方百计阻止我们。
原来大人们叫他们去吃石锅鱼,怕他们饿。因为一整天只吃了零食,没吃饭啦。
儿子说:再好吃,我也不会去吃,死都不会。
说的话有些"毒",意思是对大人们不尊重他们他很生气,本来设计得好好的都要改变他们,他很生气。他还说他恨的人就是:不尊重别人意见的人,控制别人的人,风吹墙头草的人……
气冲冲地自己煮了方便面吃。两个姐姐来叫他也不去吃石锅鱼。
儿子平息一点。妈妈陪他吃方便面时说:我理解你的愤怒,你是个有独立特行,有个性的人,他们确实没考虑到你们的设计。不过,你们主动和大人沟通了吗?他们强迫你必须去吃石锅鱼吗?
儿子说:说了不听,他们倒没强迫,但总说吃鱼营养,好吃,他们好吃不代表我们好吃!
妈妈说假如你是爸爸妈妈,孩子一整天没吃饭会心疼吗?儿子说不会;你要理解爸妈爱孩子的心,可怜孩子饿着的心。
儿子说:你们的爱就是控制,我怕父母的爱。父母不会爱,就不要爱。他说:被爱的感觉不好。
谁会不要别人的爱呢?除非,我给的都不是爱?
感赏儿子虽然带着情绪,还是早早睡下。感赏妈妈为儿子专门买了艾灸仪,并第一次给儿子艾灸,读儿时日记,帮他挠身体。很快儿子睡着了……
晚上,我和我三姐沟通了孩子的情绪。三姐觉得这孩子的脾性他们也把握不好,他不喜欢说,不喜欢和人沟通,只会憋气在心里。对他身体不好……
我反思,久久不能入睡……
北方黑豆点评:
关键是大人随时想控制孩子那句话了,吃饭只是爆炸点。大人不一定全错。
蓝天:
心里放下自己想法,全然的去接纳孩子的情绪就好。这要慢慢来,要相信自己的生命状态一定会影响到孩子的成长,您都成长这么快了,孩子的改变会是必然的,静待花开和孩子的成长。我觉得是。没有这种心态,我们就很容易又陷入焦虑不安中,就容易去控制孩子。越控制越反抗越焦虑。孩子真正愤怒的不是父母爱他,而是对他的以爱之名的控制,愤怒的是控制,孩子要的是自主的权利。孩子现在还在试图去争取自己的权利,是好事。当他一次次争取失败以后,他就会放弃争取,那才是值得焦虑的。印象最深刻的就是一根细绳能够困住一头大象。我们把自己修好了,以接纳的心去看孩子而不是以控制的心去看孩子,孩子自然而然就有力量了。一点一点的修。看,孩子是来度我们的天使。默念咒语:我放过自己,我做得已经够好的了!我觉得大旗老师给我出的主意不错,自己出去放松七到十天,放下孩子和家庭的羁绊。
爱,是一种能力点评:
对于孩子,“用心和灵魂去爱”。而不是纠结于他的行为。放过自己,之前很多年养成的问题,不期待一朝一夕可以改变。给自己时间,给孩子时间。感觉您不能把目光盯在孩子身上,先提升自己是王道!你们的爱,不是孩子想要的,你以为是爱,到了孩子那儿,变味儿了,他接收到的是控制!老师说:爱,是本能,但如何爱,需要学习。
悠然点评:
关于手机,我家现在也迷得很,这是我们之前欠下的功课,得靠我们慢慢补,急没有用。手机是他们与世界对话的工具,和我们聊不来,所以愈加沉迷,再加上自控力……我们担心了十几年,但因为在教育上没有用对方法,所以越怕出现的越出现……幸好来到这个温暖的、正能量的大家庭。我们给自己打气,先做自己能做的,先改变自己,包括我们的思维模式,我们的担心……不用去纠结一句话,一个词语了,就象谈恋爱,如果两情相悦,执着是长情,是千古美谈;对象不对,执着是死缠烂打,是令人厌烦的……一件事,一句话,不同的人不同的理解,看对象吧……
孙彤懿点评:
你为什么一个人出不去?为什么出去几天孩子都放不下?真的是孩子离不开你?这种爱实在会有让人窒息的感觉,还是要反观我们自己。嗯,教育的终极意义还是自我成长……
桂军姐:
我看了你的日志。我觉得其实这些没有什么大不了的,孩子不喜欢和我们的家人在一起,其实就是他不喜欢那份控制。当孩子和他自己的朋友在一起的时候。他就会欢天喜地,就会有很多的话想要说,很多的事情想要做。
我觉得你的状况,你的情绪是被三姐共振了,因为三姐提到了孩子的诸多不好的地方,所以你就认定孩子有这些都是问题,都是毛病需要改正。但是你想过吗,如果反过来真的回到三姐的那个语境去。那就和没有学习是一样的啦,就是不知道尊重孩子的感受。不知道尊重孩子的选择,只想让孩子和大人一道的,一直来办事,其实这真的是不可能的。
还有你劝孩子的那些语句:你说假如你做了爸爸妈妈,那你的孩子一天不吃饭,你会不会心疼他?这样问你等于白问。孩子没有经历过,没有做过爸爸妈妈,他们不懂得爸爸妈妈的心情。或许他们真的做了,因为他们经受过爸爸妈妈对他的控制,它可能就不会控制自己的孩子了,让他不去控制自己孩子的时候,那孩子自己肯定有他的喜怒哀乐,也有他的这个温饱的感觉。如果他饿了自然会想吃,如果不饿自然就不吃。
现在的孩子一天不吃饭,有时候是出于他不饿,有时候是零食吃的太多,有时候就是和大人对着干。所以我们分不清他到底是为什么一天不吃饭。回到当时的那个语境,你问孩子,如果你是爸爸妈妈,你孩子不吃饭,你会心疼她吗?孩子会这样回答你,不心疼。其实反过来,如果孩子问咱们,那让你们再做一回孩子,爸爸妈妈强迫你们吃饭,你愿意吃吗?其实任何事情只有自己经历过了,体验过了,才知道自己真正需要的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