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总有开始,像昨天,像以往,像这些劳作者。——题记
今日端午。这是酒香、粽香、草香四溢芬芳,可爱又十分吉祥的日子,也是上海全面解封后的第一个节日,每个人似乎都怀着久别重逢的欣喜和一丝尚未消散的忧虑。但经此一劫,也许我们会更加明白“一期一会”才是生活的真义。所以,我们必须非常珍惜,非常专注,非常郑重。“若有重要的人,就好好和他共食、共生、团圆在一起。” 端午,的确是该郑重对待的节日。“端”为“正”,“午”为“中”,“端午”便是“中正”之意,“喻事物处于最鼎盛状态,乃大吉大利之天象。”所以,古人便择此吉日敬谢天地神灵、祖先恩德,祈福辟邪,欢庆娱乐。
沈从文先生文章中表述了他记忆中的端午是这样的:“端午必包裹粽子,门户上悬一束蒲艾,于五月五日午时造五毒八宝膏药,配六一散、痧药,预备大六月天送人。全家喝过雄黄酒后,便换好了新衣服,上吕家坪去看赛船,为村中那条船呐喊助威。”诗人与作家的文字仿佛为我们开启一扇任意门,一开门,彼时端午庄严又活泼的场景和人们对待节日郑重其事的态度,就这样淋漓尽致地展示在我们面前。而苏东坡有一首有关端午的词则是这样的:“银塘朱槛麹尘波,圆绿卷新荷。兰条荐浴,菖花酿酒,天气尚清和。好将沉醉酬佳节,十分酒、一分歌。狱草烟深,讼庭人悄,无吝宴游过。”意思是说,银色的池塘、红色的栏杆、淡黄的水波、绿色的荷叶,色彩鲜艳分明,一派五月艳阳下的清新之景。百姓生活都沉浸在节日的气氛之中。清新、美好、升平景象。监狱都长草了、负责诉讼的公堂也常年静悄悄,可见太守治理黄州有方,百姓安居,没有违纪犯罪,大有上古路不拾遗夜不闭户之象。如此太平,不妨趁着节日多宴饮游玩。那是他被贬黄州后的第二年,此时,他初贬黄州时的沮丧与愁闷早已消失殆尽。那天天清气和、惠风和畅,东坡先生的心情也喜乐无忧,便以兰草沐浴,以菖花酿酒,更邀来好友徐君猷一同小塘观荷,把酒言欢,度过了非常愉快的一天。
这个端午,我最大的愿望是盼着我家杨梅早点成熟,因为“杨梅”的意思就是“阳没”,意味着我们可以战胜疫情,平安无事。眼看着杨梅先是淡红的,随后变成深红,最后几乎变成黑的了。它不是真的变黑。如果摘一颗放进嘴里,舌尖触到那平滑的刺,使人感到细腻而且柔软。你轻轻咬开它,就可以看见那新鲜红嫩的果肉,嘴唇上舌头上同时染满了鲜红的汁水。所以,端午节一到,我们家杨梅树上的杨梅便开始嘭嘭地圆润起来,满树红染,眼看着就到了吃杨梅的时节。正是所谓“众口但便甜似蜜,宁知奇处是微酸”,杨梅的妙处就在那娇柔浓甜中的一点轻盈微酸,丰足的浆汁四溅于唇舌,蒸腾的暑气瞬间烟消云散,所以每每站在窗前,单是想想那一个个细密锦簇的蓬勃酸甜,唾液腺就忍不住活跃起来。如果说我上海家里的杨梅是土生土长的传统意义的小果,那么我老家那大如乒乓球的东魁杨梅,就是属于改良过的大果,紫黑的果实大似乒乓球,沉甸甸的,每一小簇薄衣都饱满肥厚,透着晶亮,一整颗含进嘴里大嚼,紫红色的汁水喷涌而出,鲜甜在口中肆意横流,夹带着的柔和微酸在舌间奔蹿,到最后“十指纤纤尽红染”,吃得个尽兴舒畅。当然,你也可以用指尖擎起一颗杨梅小口咬食,吃出个“小嚼沁桃腮”的美人姿,紫红色汁水浸染下,连空气都会变得娇柔。
今天的微信日历上说:“生活重又开始,像昨天,像以往,像这些劳作者。”是的,蓦然回首,漫长的居家终于结束了,一切在重启。几个月来,疫情反复,许多人陷入到“睁眼—线上办公—做饭—闭眼”的“居家无限流”。而随着上海在6月1日开始陆续走出小区,畅快舒朗的生活,正在回归。在生活按下暂停键的几个月,曾经唾手可得的都市休闲娱乐也跟着被封锁。我们虽然经历了一时恍惚,但也很快在这段时间里,找到了新的生活节奏:去不了餐厅,就亲自下厨,不用害怕炸厨房,幸福莫过于闻到自己亲手做出来的食物散发的香气;没有酒吧和俱乐部,就打开手机跟刘耕宏跳一段“本草纲目”,运动释放的多巴胺也同样让人畅快淋漓;没法逛街,那就打开谷歌地图,谁说足不出户就是死宅?在家也能环游世界!居家虽苦闷,但这难得的慢节奏也成了我们重新梳理生活的契机:抛去浮华,我们能如何生活?或许,在周末关上连轴转了五天的电脑,用眼睛、鼻子、嘴巴、双手,去看、去嗅、去品味,你我的生命才能保持鲜活。只是行年渐长,许多要计较的事都不计较了,许多渴望的梦境也不再使人颠倒,表面看起来早已经是个可以令人放心、循规蹈矩的良民,但在胸臆里仍然暗暗地郁勃着一声闷雷,等待某种不时的炸裂。
今天又是周末,大家都在思忖如何过好重启后的第一个周末?不过,相比于过一个好周末,我们都更希望可以将周末的这份松弛带到每一天,让工作日不再只被工作霸占,让日日都可以成为真正的好日子。当然,也无比期盼彻底回归正常的好日子。当然,我也知道,经历过这场疫情你很辛苦,很累了,那么就坐下来歇一会儿,喝一杯不凉不烫的清茶。不纠结,少俗虑,随遇而安,以一颗初心,安静地慢煮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