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然想到一个很有意思的题,常闻人言各种关于大学的说法、关于大学的各种评论,尤其是一些所谓的大牛关于大学应该怎么做的说教,感觉这个很有意思,谈谈大学学什么,以及现在争论不休的智商与情商论。
关于大学学什么,无外乎几种,经常听到的,也是为很多人所接受的甚至传扬的,就是大学要多参与社团活动、要入党、要多实习、要当干部等等,因为这些可以可以培养待人处事的能力、可以提高情商,未来的社会拼的是情商,智商已经无用或者退居其次云云,这种说教也被很多人奉为圭胄,其实,这里面就有很多的问题,有很多的认知偏见。首先,大学的本质是什么,大学的本质是学,是高级的学府,那么学又学的是什么,是社会人的套路还是什么?这里面其实就由很大的讨论空间,本质来讲,大学的学,要学的是道,越是高等的学府教授的越应该是道,而至于术,可能是专业技校的专长,而且,对于将道掌握清楚的人,术对其而言轻而易举,因为他掌握了规律,掌握了链接关系,这就是一切术的根源,任何的术一定要来源于道,进而由单个的点,通过链接关系形成线、形成面、结成网,然后再加入时间轴的作用,形成术。有了这些分析,那么返回来再看大学的学,结果就很清晰了,既然学的是道,那么这个道首先应该来自于书、来自于大量的阅读、来自于大量阅读后的思考、来自于思考后形成的个性化的知识体系,即自己的道的体系,这才是在大学里应该真正形成的,而这个体系,往往并不是一个学科可以解决的,这也是为什么好的大学,在前两年的基础教育中,重视兼容并包的学习,重视跨学科的训练,而反观现在的很多大学教育,或者大家赞颂的大学的模式,则恰恰忽略了这一点,将大量的时间、精力,放在了所谓的活动、所谓的社交、所谓的应酬上,这些一方面浪费了时间、另一方面浪费了身体、更重要的培养了一种关于胜于能力的错误思维定式,也就是偏离了价值创造的经典思维定式,使得很多大学生在真正走向社会后,眼高手低,说起空话头头是道,但是任何一个点的深究,哪怕一两个层次的追问,就暴露出无知与浅薄,而且,这里面还有另一个问题伴随而生,就是各种的抱怨、认为社会如何如何、公司如何如何,其实真正的是自己如何如何,尤其是自己过去如何如何,造成了现在的如何如何。
看完大学的学,再延展一些,看看智商与情商,我想说的是智商高情商低的有很多,但是智商低情商高的却未曾看见,我们必须承认,人生而平等,但是人生而不同,因为有不同,也就必然会有禀赋的差异,一个方面的抽象表现,就是有的人非常不善于交际,有的人又非常善于交际,有的人非常以自我为中心,有的人则很会见微知著,换位思考,从而形成了人们常说的情商高低之分。对于这个问题,我想说点感受,情商的高低的背后,一定有智商的反映,就像前面说的,有智商高情商低的,但是却鲜有智商低情商高的,因为一个人如果智商低,那么首先表现出来的就是一种无知,而无知的直接作用结果是什么呢,就是不知道自己无知,从而进一步在思维上、行为上表现出各种的不合体,我想着肯定与情商高联系不起来,而反过来看,那些情商高,首先表现出来的就是那种对人性的把握、对人心的洞察,这些来源于哪里,这些可能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伴随着成长积累起来的,这个的积累过程,首先离不开大量的学习,当然,这个学习是一种广义的学习,不一定仅仅是书本,但是其实大部分还是来源于书本或者类书本,因为一切只是都是靠书本这个载体来传承,这些人可能是直接阅读思考,也可能是间接的阅读与思考,但是终究来源于不断的思考,而为什么他能够思考,或者为什么他能够思考到这种程度,这里面可能又跟智商挂钩了,因为思考本身就是一种智力的活动,里面充斥着大量的逻辑思考和发散思考,这些思考能力,则无不与智商相关,一个人可能不善于数理化的计算,但是不能因为这个就否认他的智商,因为智商即表现为数理化、又表现为文史哲,这都是高智商的表现,这就体现了另外一个认知偏见,只有数理化学的好的才是聪明,其实聪明也表现为文史哲,而且改变与创造历史的往往是这些人,因为他们在思考的是整个社会、整个星球、整个宇宙的规律和链接,这是更大的智慧,所以回过头来,那些高情商的无一不是高智商的,只有高智商的这些人才有可能形成高情商,这是第一个方面想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