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般若养生#☞腊八节,南方人和北方人都吃什么?

1.

按照我国民俗,每年农历十二月初八叫做“腊八”,腊八节民间有吃腊八粥的风俗习惯。腊八粥味道鲜美,自古深受宫廷与民间的欢迎。我们不仅要从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和习俗进行探讨,对其食材组合与营养价值亦不容忽视。按世俗习惯,腊八粥是要用米、豆、糖、杂果等八种原料凑数齐全,即符合腊八“八宝”之数,然后合水熬制成粥状。随着时间的推移,用料更加讲究,制作更加精良,味道愈加鲜美。

总之,腊八粥的制作因各地出产谷物、果菜的不同,配料也各有所异。南方人喜食香甜可口的腊八粥,北方人更钟情熬制咸味腊八粥,基本符合南甜北咸的地域饮食习惯。

2.

五谷是熬制腊八粥最为重要的食材,五谷之说在我国有相当久远的历史,一般指粟、豆、麻、麦、稻。《黄帝内经》中认为五谷指“粳米、小豆、麦、大豆、黄黍”;《孟子•腾文公》中称五谷为“稻、黍、稷、麦、菽”;佛教信徒称五谷为“大麦、小麦、稻、小豆、胡麻”;明朝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记载的谷类有33种,豆类有14种,共计47种之多。

到了现代,人们认为五谷是个广泛的概念,包括多种谷类和豆类食物,如小米、玉米、糙米、荞麦、大麦、燕麦、甘薯、黑豆、蚕豆、绿豆、豌豆等。中国人以五谷为主体的饮食习惯已经沿袭了数千年,《黄帝内经》一书就提出国人要以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古人将五谷作为主要食材熬制腊八粥,显而易见,他们已经认识到五谷的保健养生和食疗功效。清代营养学家曹燕山撰《粥谱》,详尽解析了腊八粥的营养价值和保健功能,他认为用富含五谷的腊八粥有和胃、补脾、养心、清肺、益肾、利肝、消渴、明目、通便、安神的作用,是食疗之佳品。

3.

除五谷外,中国各地也很考究腊八粥配料的选用。

北京人加配在五谷中的物品较多,如红枣、莲子、核桃、栗子、杏仁、松仁、桂圆、榛子、葡萄、白果、菱角、青丝、玫瑰、红豆、花生……总计不下二十种。人们在腊月初七的晚上,就开始忙碌起来,洗米、泡果、拨皮、去核、精拣然后在半夜时分开始煮,再用微火炖,一直炖到第二天的清晨,腊八粥才算熬好了。

天津人熬制腊八粥与北京人近似,有些人家为了色、香、味俱全,会加百合、莲子、珍珠米、大麦仁、意仁米、粘秫米、粘黄米、绿豆、云豆、桂圆肉、白果、龙眼肉、红枣及糖水桂花等。

山西的腊八粥以小米为主,附以小豆、豇豆、小枣、绿豆、粘黄米、大米等煮之。

山东传统腊八粥文化深受“孔府食制”的影响,其分两类,一类是用薏米仁、桂圆、百合、莲子、红枣、栗子、粳米等熬成,盛粥入碗时还要加些雕刻成各种形状的水果,是为点缀;另一类是用大米、肉片、白菜、豆腐等煮成。

江苏地区的腊八粥分甜咸两种,熬制方法并无差别,咸味腊八粥都会加配青菜和食油。

苏州地区的腊八粥中有荸荠、茨菇、松子仁、胡桃仁、芡实、栗子、红枣、木耳、金针菇、青菜等配料。

我国传统社会保健养生的饮食理念在各地腊八粥食材构成和配料选用上得到充分展现。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社区内容提示】社区部分内容疑似由AI辅助生成,浏览时请结合常识与多方信息审慎甄别。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