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世总是最 不缺耳语
哪种美丽会 唤来妒忌
你并没有罪 有罪是这世界
生而为人无罪
你不需要抱歉
「玫瑰少年」MV歌词
蔡依林凭借《玫瑰少年》获得了第30届金曲奖的年度歌时,上台领奖时,她说了一番话:
“……叶永志提醒了我,在任何情况下,我都可能成为某一种少数。所以我更要用同理心去爱我身边的人。这首歌献给他,也献给所有曾经认为自己完全没有机会、没有选择的你,你一定要记得选择你自己,支持你自己。”
你知道叶永志是谁吗?
01
玫瑰少年,叶永志
他非常地体贴,妈妈下班回家他会说:
“妈妈你怎么工作那么晚,你很累哦。
你赶快去洗澡,我青菜炒一炒就可以开饭了。”
他会每天都会帮妈妈按摩,
跟叶永志妈妈一起工作的人都会说:
“你那个儿子胜过我们三个儿子”
小学三年级时,有老师跟叶永志妈妈反映,
老师觉得叶永志声音尖细,
而且就喜欢做女孩子做的事情。
建议带他去看看心理医生,
而心理医生告诉叶永志妈妈:
“你的儿子非常正常,
如果觉得他这样不正常的人,他本身就不正常。”
似乎从这时候就已经有预兆了,
叶永志在他人眼中会是个“不正常”的男生。
初中一年级开始,叶永志在上厕所的途中,
总会被同学强行脱掉裤子,以验证他是男是女。
班上的另外一位外表文静的男同学,
也曾遭遇过同样的脱裤对待。
“我没有做什么坏事,为什么会这样?”
叶永志永远都没有想通这个问题。
从那以后,叶永志再也不敢像同学一般,
他被迫以4种方式去厕所:
找要好的男同学陪同;
在上课铃响后使用女厕所,晚几分钟进教室;
使用教职员厕所;
以及提早下课前几分钟去厕所。
叶永志高中三年也是麻烦不断,
他在一篇被撕掉的周记里写道,
有同学看他长得“娘”好欺负,强迫他代写作业。
后知后觉的老师们在事后询问才发现,
叶永志帮人代写作业的事几乎是人尽皆知。
他曾跟妈妈说:有同学要在放学途中打他,
叶永志妈妈打电话询问学校,
但校方并没有去处理这件事。
与同学斗智斗勇的叶永志,
还是没有迎来自己的胜利。
就在2000年4月20日上午,
他特地在下课前五分钟离开教室去上厕所。
当门再次被打开的时候,
男孩已经倒在血泊里失去意识,
送医后仍不幸身亡。
这一次,他如愿避开了那些同学,
也永远避开了这个世界的恶意。
他的抽屉里,还放着一张纸条,
上面写着:“妈妈,救救我”。
随后发生的事更让人心寒:
学校在未报案的情况下,
擅自将厕所血迹清洗掉,混淆视听。
最终的判决是学校和其他同学无罪,
叶永志被判定是突发心脏病,
让叶永志妈妈放弃追责。
可事实的真相远不是这样,
可是在那一刻,
没人能听到叶永志妈妈心痛、不服。
为了为上诉提供更多的证据,
叶永志妈妈在不得已的情况下,
同意将叶永志的遗体进行解剖。
所幸的是,在坚持上诉6年后,
叶永志妈妈最终获得胜利,
法院改判当年三名对欺凌叶永志事件,
置之不理的学校主管“业务过失致死罪”。
到现在也没人知道叶永志到底是自己失足,
还是被人意外致死,
但可以肯定的是,
同学间的伤害、霸凌是间接导致他身亡的原因。
02
生在人世,一定要与他人无二吗?
叶永志在学校所谓的“异行”,
也不过是声音尖细,
不喜欢打游戏,不爱与男生玩耍,
喜欢歌唱,是合唱团里唯一的男生。
他的“不同”,成了同学最痛恨的一点。
哪怕他心地纯良,都不可以。
他的所有好,全都被他的“不同”所遮盖。
一个本该快乐成长,
迎接自己的人生、爱情和事业的男孩,
却在2000年4月20日被迫画下了人生句号。
校园暴力近年总是层出不穷,
而有一种精神暴力却一直被忽视,
那就是性别暴力。
性别暴力,以前主要是针对女性的暴力。
但如今,受害者男性比例也在上升。
“身为男孩子就应该阳刚、热血点”
人们总是这么说着,
以至于对现于现在的男明星化妆,
也是总是抨击、评论说着这是一群“娘炮”。
吴京也评价过现今流行的小鲜肉:
“评价一个男人不应该看外表而是看他的气质,
看他的责任和担当。”
某位知名博主也曾回怼过:
如果男人用化妆品卖个萌要叫做娘的话,
那女人不用化妆品说话语气强硬,
你是不是要叫她爹?
实际上,我们都太小看人们的恶意了,
“不用化妆品说话语气强硬”的女人们,不叫“爹”,
而是“男人婆、假小子”。
美国知名歌手粉妈的女儿,
在一次颁奖典礼上,分享了自己的故事。
有一天,女儿跑去跟她说:
“妈妈我是不是自己长得很丑,
像一个长头发的男孩,周围的人都这么说。”
粉妈觉得很难过,
为什么会有人对6岁的孩子说这样的话。
而当她回顾自己的歌唱生涯,
惊讶地发现,周遭同样有这样的声音:
因为她的短发、她身体的强壮、
太男性化,而骂她是男人婆。
因为在所谓的正常人眼中,
男孩都该活成战狼,勇猛、刚强;
女孩都该活成林志玲,温柔、贤淑。
可是这个世界上,真有“应该”活成的样子吗?
社会在进步,人类也在进步,
可是她/他们受到的性别暴力却从未消失。
03
大多数的他们,几乎是无从选择的。
研究表明,在胚胎期,
人的性腺结构在发育初期,
会倾向于形成女性器官卵巢,
心理学家曼内称之为“夏娃原理”。
如果缺乏雄性激素,
胎儿在母体内就会引起男性大脑女性化,
从而造成性别认同的困难。
而在出生之后,父母的示范作用,
社会的强化作用和语言的影响,
会对他进行了二次性别塑造。
成为众人眼中的异类,
大多数的他们,几乎不是他们自主选择的。
事实上,科学家们也早就发现,
无论社会环境压力大小,
三种性倾向的比例都相对稳定,大致如下:
异性倾向94%,同性倾向5%,双性倾向1%。
叶永志是那6%,娘炮是那6%,
男人婆是那6%,同性恋也是那6%。
他们和那94%的人,
本应该享受一样的自由、一样的尊重。
直到如今,他们可能还需要流着泪生存下去。
04
孩子的性别意识,要尽早培养。
性别意识是孩子自我意识发展的一个重要部分。
婴幼儿对生理上的性别认识一般容易掌握,
能够明确的知道自己是男孩或女孩。
但是,随着孩子的成长,
还需要在心理上清晰的去理解性别的概念,
理解自己在社会行为中扮演的性别角色,
这是性别和性别角色的认识。
父母是孩子人生的第一个老师,
第一个模仿对象。因此,
父母在引导孩子理解性别意识方面,
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日常生活中怎么对宝宝进行性别教育?
宝宝2~3岁时,性别意识逐渐清晰,
应让孩子识别不同的性别,
孩子往往首先会从爸爸和妈妈的穿着,
头发,喉结等身体各个方面的视觉接触中,
认识到性别的差异。
父母身上所体现出的性别特征差异,
也容易被孩子识别,
这对孩子的影响是终身的。
父母可以通过日常互动来让孩子理解性别角色:
男宝宝与父亲一起做体力活动,
感受作为男生应有的坚强和力量。
女宝宝和妈妈一起准备晚餐,
体现女性的温柔和理解。
这些生活中的细节,
让孩子能去理解不同性别角色的特征。
别让孩子对性别产生失望,
父母之间不能总是互相抱怨、推诿。
有些父亲总将教育子女的责任完全推卸给母亲。
可能会导致孩子对性别的认识,
理解为是片面甚至是负面的,
孩子将无法学会不同性别之间,
到底该如何正确的相处。
希望每个人都能用同理心去爱身边的人,
学会用爱的眼光,去看待不完美的人,
因为如叶永志一样,在任何情况下,
我们都有可能成为某一种少数。
为了帮助更多人更好地学习亲子教育
海豚学院这个暑假精心打造亲子夏令营
四大训练营专为培养孩子身心成长
带领所有为家庭关系所困的人
一起踏上自我治愈与寻求幸福的旅程
↓↓添加客服微信,即可预约报名↓↓
也可以免费咨询评估哦
公众号后台点击“夏令营”了解夏令营相关信息
*注:本文部分图片来自于网络。
-END-
*来源: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海豚世界”,id:dolphinsworld。这里百万妈妈的共同成长社群,提供众多妈妈自我提升干货(情感婚姻、育儿等),定期邀请专家进行指导,并聚集众多优秀美妈一起交流学习,最有趣有料的线上和线下活动,等你来!
一 一老师,三亲教育体系创建者、创新心灵教育实践者,国家高级家庭教育导师、心理咨询导师,帮助众多妈妈度过生完孩子那艰苦的几年,陪伴共同成长,我们的宏愿:让每个家庭笑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