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苏州不去平江路,等于和没去苏州一样。园林那是富家子弟的后花园,游人就是看看当年他们的奢华,他们的生活品位,只是图个热闹罢了。而平江路上才是老百姓过的日子,朴实无华。
出了拙政园沿着东北街往东走不远,就到了百家巷,往右拐就到了平江路步行街。苏州原称“平江”,可见这路是代表了整个苏州呢。路边有南北向小河和平江路平行,小河也有名字,平江河。沿路的房间布局据说是按照宋代的《平江图》重修而成,每一间店铺的门面虽然看上去不像别的古镇那样光鲜,但就是这觉有点破败,剥落的漆面,却更加显得古色古香,显得真实。但是这门内早已经不是原来的样子,有各种酒吧,猫咖,书店(猫的天空之城)……完全是迎合了游客的消费心理。
或许是名气太响,不宽的街道上人流如织,说熙熙攘攘不为过,摩肩接踵还不至于。来到平江路,一半人是为了找寻苏州的各种小吃,回忆记忆中曾有的味道。看了一圈,卖姜糖的老板使劲吆喝,手中还不停翻转拉扯着姜糖。可怎么就没有小时候朝思暮想的苏州豆腐干呢?还有一半人就是看看景,拍拍照,找寻想象中苏州的样子。吃对于我不怎么感兴趣,来到这样古街那就慢慢走,细细品。石板路,台阁路,颇有老街的味道。尤其那吴侬软语的评弹曲调时不时从小弄堂里传出,似乎把人穿越到明清时期的岁月。平江湖的一座座石桥,印证了当年的繁华。桥下碧绿的水,缓慢流淌,岁月在这里变慢了脚步,曾经向来往的文人骚客诉说这里的刀光剑影,春秋战歌。河上的小舟慢慢行进,摇船的船娘侃侃而谈,也不管游客是否能听懂吴中方言,作为姑苏人总感觉一份自豪,她们就是流动的文化。几千年说不尽的姑苏故事,都融进了平江河水里。
既然是古街,少不了来来往往穿汉服的少男少女。拙政园只是零星几个,而这里是成群结队。我一度怀疑我是否被穿越,来到了汉朝?那些翩若惊鸿的女子,小河边,古桥旁,三三两两窃窃私语,是哪家的闺秀出行啊。走在古街,就是一道道流动的风景。街上确实有多家出租汉服店小店,少男少女人头攒动,都准备在那里装扮一番。只可惜汉服也是势利眼,属于少男少女的游戏,中老年人是没有资格参与其中。
从最北面的东北巷,一直到最南端的干将西路,1.6公里长。走一圈下来颇有疲惫之感,找一家临街小店喝杯茶吧。茶杯中新茶沉沉浮浮,河中碧水流淌,岁月就是在这些不经意间暗淡了。或许成就了伟业,或许封妻荫子,老街上的斑斑驳驳就是她老去的容颜。评弹还在咿咿呀呀地唱着,至于唱些什么还有多少去关心?又有多少人能静下心来听听,那弹词开篇,那曾经的江湖豪情,亦或者男欢女爱?
平江路上,凌霄花开得正盛,红红火火。或许那形同喇叭状的花朵,也在无声诉说着什么。
2020.6.7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