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中午,几个人去一个同事家蹭饭,他亲自下厨,简单的四个小菜,香得很。能够轻松做出像样的饭菜,让一桌人吃得心满意足,决非易事。我以为,除了技艺,还需要强大的内心,有种把控全局的气势——今天吃什么我做主,包各位满意。佩服之余,再一次勾起了自己动手做饭的念头。
现在我和另一位同事合租,每周有五天,早中晚三顿都在公司解决,周末就在外面随便吃点啥。外面吃的好处在于方便快捷,吃完走人,什么都不用管。不好的地方,首先,隐隐地总有些不放心,比如每次看到菜里漂着的一层油,都会想到地沟油。再者,附近几家馆子很快被尝了个遍后,每次吃饭就成了一个问题——选哪个呢?当然,最关键的还是,下馆子费钱啊。已经有很多人用自己亲身经历告诉我,自己在家做饭吧,虽然一开始要花点钱买东西,但那点钱,不出几个月就吃回来了。
其实从租房的那天起就有了自己下厨的想法,然而一直都只是想法。最大的障碍在于,我真的什么都不会做。记得小时候,自己还经常在家煮个面、炒个饭什么的,连我妈都夸过我做的炒饭好吃。好吧,做法其实很简单,就是把剩饭剩菜放锅里一起炒,加点调料,炒得差不多就行了。做过比较有特色的是炸螃蟹。我家在河边,所以没少去河里抓螃蟹。这道菜呢,分三步,第一步,把油烧开;第二步把螃蟹放进去;第三步,撒点盐进去,然后就出锅了。我很小的时候,就在做饭这个伟大领域的门口转悠,但从来都没进去过。
自从上了初中,做饭这件事情好像就从我的视野里消失了。一路都在吃食堂,我只需要知道,想吃的东西是从哪个窗口里出来的就行了。然而,今年过年在家的时候,一大家子人来我家吃饭。看到大家围坐在饭桌旁,十几二十个人,热热闹闹地吃菜、喝酒、谈笑,突然,觉得老妈太了不起了。因为,所有的菜都出自她一人之手,从决定做什么,量的大小,荤素搭配,每一道菜的口味,到整个进度时间的把握,这简直就是一项需要精心控制的工程。为什么以前,我都没有发现,不,应该说是视而不见吧。现在想想,就是让我煮一大锅饭,保证所有人够吃又不会有太多剩余,我都不知道该放多少米吧。
吃饭,事关重大,所以,做饭这件事情不应该从我的视野里消失。我对自己的聪明才智还是很有信心的,从简单的学起。现在学做饭其实占了相当大的便宜,手机上网这么方便,不像以前非得找个人请教。百度一下,教程大把。我知道,买菜、洗菜、刷锅、洗碗、捥桌子很麻烦,但这一切都不能成为我放弃理由。
现在,所处的就是生活本身了。没有什么是临时的、暂时的,这一切都是生活的一部分。所以,不能再找理由推下去了,要不然,就感觉一直都还住在宿舍,吃在食堂。没有做过饭的生活是不完整的。
图片来自:https://pixaba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