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亲子阅读路上,我坚持了12年,每天晚上给孩子讲故事,是雷打不动的,就算是再晚,妹妹的小眼睛都睁不开了,也会眯着眼睛说:“妈妈,还没讲故事呢?”
以前读绘本,更多的是想着给孩子传递故事中的价值观,而现在更多的是对自己教育理念,教育方法,教育行为的审视,它对我的教育意义远多于对孩子。
今天午睡前,给孩子讲了《我不敢说,我怕被骂》这本绘本,让我感慨万千。
为什么这一届的父母那么难?是因为你还没做对这3件事:真诚倾听、行动关怀、赋予希望。
故事的主要内容是:一位名叫莫伊拉的小女孩,有时笨手笨脚的,还有点儿淘气。她不小心把裤袜弄破了,却不敢告诉妈妈,她把秘密藏在肚子里;因为不爱吃梨。她把梨丢进了垃圾桶,又把这个秘密也藏进肚子里;下午放学后,灾难降临到妈妈的婚纱上,天哪,这件事儿绝对不能让妈妈知道!晚饭的时候她什么也吃不下,因为肚子里塞满了秘密,实在是没地啦!这感觉太糟糕了......
最后,爸爸说:“亲爱的,你要知道,不管发生什么事儿,你都可以告诉我们,有时候,我们会有点儿生气或难过,但我们永远都是最最爱你的。”
妈妈说:“你装着一肚子的秘密过完这一天,才是最让我们难过的事。
最后最后,莫伊拉把眼泪擦干,所有的秘密也都消失不见了。
1、真诚倾听,走进孩子柔软而敏感的内心世界
在孩子成长的每一个阶段,包括我们成人的对话,倾听是永恒不变的法宝。
我们大人总是喜欢打断孩子的讲话,好像不及时給孩子灌输点什么人生哲理,就会错过一次教育机会一样,总是不能耐心的倾听孩子;好像很懂孩子,只要孩子说出上半句,马上插口下一句,生怕孩子抢了台词;好像孩子发表的意见,都不那么重要,听从顺从才是孩子应该的。
我们总是带着各种道理、规则、权威,指挥着这个叫”孩子“的生物,怕他经历挫折,又怕他不能成功。带着各种担忧与不安,照顾着他,又伤害着他。
我时常会不自觉的打断孩子的说话,听到他的话与我的观点不符时,想要快点将自己的观点告诉他,殊不知将孩子的释放出口給堵住了。
柴静说:”我打破沉默的方法就是忘记自己,去倾听他人心底的沉默。“
是啊,忘记自己,带着敬畏之心,并不是因为自己是成年人,懂得多,就一定对。
去倾听孩子心底的沉默,走进孩子柔软而敏感的内心世界,将自己的先放放。
2、行动关怀,用温暖的拥抱化解烦恼与不安
当孩子感到难受时,抱抱孩子,搂在怀里,告诉他:”不管发生什么事儿,都可以告诉我们。“
今天刚刚接到通知,广州全市中小学、幼儿园停课一周,刚接到通知,孩子一蹦三丈高,高兴极了,不用上学。然而,接下来老师接二连三发了几份卷子,都要求今晚完成,老大瞬间又不开心了,还有些怨言,还扬言说:不做。
我看着他,把情绪释放完后,然后把打印出来的卷子交到他的手上,什么都没说,紧紧的抱了抱他。孩子就拿着卷子回到房间去做了。
允许孩子有情绪,但是不要让孩子的情绪激起自己的情绪。
当孩子遇到挫折时,我们要让孩子看到当下的事实,同时肯定孩子已经付出的努力,让孩子觉得被信任,再鼓励孩子,让他继续探索未知的世界。
用行动关怀,温暖孩子的烦恼与不安。
3、赋予希望,带孩子感受并回归现实的美好
人因为热爱生活而更容易被治愈。
我们不仅要相信孩子,还要給孩子赋予希望,那种底层的安全感,让孩子能够在现实生活中战胜一切困难。
弄破了裤袜,但让孩子知道衣服有线头不能随便拉扯;不喜欢吃梨,那可以吃苹果;弄脏了妈妈的婚纱,却感受到穿婚纱时的幸福,这些就够了。
最后鼓励孩子,说出来,不要因为害怕被骂,而将抛弃世界上最爱他的爸爸妈妈。
而我们是否也需要思考,平时是否没有给到足够的爱,让孩子拒绝说出自己的秘密。
是否过于干涉孩子,而让孩子对我们失去了信任;是否过于权威,而让孩子与我们生疏。
是呀,作为最爱孩子的我们,竟然不是爱让孩子信任,对我们来说,才是最最难过的事吧!
愿所有平凡都伟大,愿所有苟且都开花。
写在最后
让孩子在充满爱意的怀抱里,做最真实的自己;
让我们在多一些无条件的爱,让孩子做最真实的自己;
一切尽意,百事从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