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动笔写对教师专业成长的意义
1.有利于梳理教学工作,总结经验,反思得失,不断提高教学水平。(思想的火花转瞬即逝)
2.有利于锻炼思维能力,提高科研能力。(写作的过程就是一个思辨的过程)
3.有利于理论知识学习的消化吸收(是对理论知识加深理解和迁移应用的过程,激励教师独立思考,对所学知识进行加工充足,一个"再创造"的过程。)
4.有利于形成和推广自己的教育思想("写"是阐释和传播自己的教育理念的最好方式。学名师,主要的方式是"读"他们。)
二、你为什么不动笔?
原因之一:琐事太多,负担太重,忙啊,累啊(陈宝生部长呼吁,教师也要减负)
原因之二:内因
1.缺乏积累,理论素养不足。贫穷限制了想象力➡️知识储备不足限制了思维的深度和视野的广度。
对策:多读书,加强专业理论学习。
叶圣陶:"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倾吐能否合乎法度,显然与吸收有密切的联系。"
2.不善观察和思考,懒于记录,到写的时候苦于无米之炊。
对策:对身边现象,多问几个为什么,你会发现,熟视无睹的现象也有心的意义。
3.认为教师写作就是写高深的学术论文,望而却步。
适合教师写的几种体裁:
1.教育叙事:日常怎么做就怎么写,写课堂上的故事,写自己对教育的理解。
2.课堂教学实录:剧本对白式或叙事式都可以,但要聚焦重点、难点创新点,不要"记流水账"。
3.教育评论:身处课堂而超越时空,以更宽广的视角去观察思考身边各种教育现象并发出自己的声音,重在新意和深度。
4.调研报告:根据采访调查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得出结论,提出建设性意见。调查做得深入,报告就不难写。
三、教育反思类文章
(一)对"教学反思"的定义(百度)
(二)他们眼里的"教学反思"
波斯纳(美心理学家):成长=经验+反思
林崇德:"优秀教师=教学过程+反思"
叶澜:"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难以成为名师,但如果写三年反思则有可能成为名师。"
罗树庚:"我们与名师名家之间,有时仅仅隔了一个反思力。反思力是让经验转化为理论的催化剂。"
小结:没有反思,教师职业生命就是"实践——实践——实践"的简单叠加,有了反思,教师职业生命就是"实践——反思——提升"。
(三)案例研读:反思类文章怎么写
从体裁看:反思日记、备课后记、成长自传、读后感,等等
从观察视角看:
1.观照自我: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可以是某次课堂,也可以是一个时期的教学经验得失的回顾与反思)
2.观照他人与社会:反思学科领域内某种现象或问题、某种潮流。
案例一:反思一堂课 《那一回,我糗大了》 关键词:勇气(写反思要自揭短)
案例二:反思一段成长经历 《在教与学的重构中成长》 关键词:用心
案例三:反思一个现象 《教学主张的"来"与"去"》 关键词:思辨
案例四:反思模式、教学流派 《什么是课堂教学研究的"硬招"》 关键词:境界
(四)教师写什么,怎么写
1.要有三个意识:热点意识(教育部的重点文件,如核心素养、减负、劳动教育、师德师风建设等;社会热点,如校园欺凌、校园安全等)、专业意识、创新意识(人无我有,人有我优)
2.可以写三类文章:写人、写事、写观点
(1)写人:名师风采 案例五:《活水清茶味愈新——龚志民与他的语文教学》
展现教师在教育教学上的创新,体现人物的教学思想和人格魅力,突出专业角度。提倡徒弟写师傅,同事互写,通讯员采写。
成功秘诀:抓重点放一般,语言有"风采",见事见细节,有情境代入感。
常见弊病:1.按照时间为序"娓娓道来",俗气、过气的老套写法。
2.罗列成绩、荣誉、奖项,唯恐漏掉一项。
3.概况总结式语言多,"他如何如何"像先进人物材料,直接引语少。
4.为凸显形象人为拔高,不食人间烟火。
(2)写事:学校课程建设、教学改革、教学案例及教学研讨活动等。
成功秘诀:突出创新价值和可借鉴、可操作性,别人看了有启发。
常见弊病:1.不善于"宏大叙事,细微落笔"(要从个体感受出发,以小见大)
2.不必要的"完整性",开头背景太冗长(如谈核心素养、劳动教育)
3.不看报纸特点,硬凑成论文体。
4.全面总结无主次,大而全小而全,没有创新或创新亮点不突出。
5.总结提炼、评价性语言多,只见骨架没血肉(到底是怎么做的,看完了还是没明白)
(3)写观点
成功秘诀:视角独到、观点深刻,语言风格清新幽默,有杂文风格
常见弊病:1.话题没新意,老生常谈,如抨击课堂上多媒体用得太滥、喧宾夺主;批评公开课走形式搞表演。
2.观点太偏激,不理性,夹杂着个人情绪宣泄(特别是谈高考改革,谈职称评定,谈减负的)
3.说和自己身份相符的话(就不要干着小学教师的话说着总理部长该说的话了)
4.观点不鲜明,左右逢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