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更043】
下午跟朋友聊起了一个话题,起因是他准备异地购买一套“学区房”,为了孩子能上更好的学校,但由于刚刚出台的“限购令”,计划流产,于是不得不另做打算。后来我们又聊到房产相关政策的时候,双方产生了分歧,他觉得政府有出于大局的考虑,所以“限购”等政策是合理的,而我是坚定的“自由市场经济”的拥趸,于是就此展开了争论。
起初我们都试图说服对方,非要证明自己才是对的,企图改变对方的想法,但是仅仅大约10分钟以后,我脑子里忽然闪过了一个念头,于是好像是出于本能似的,我对这场争论及时踩了刹车,说:算了,我们还是别聊这个了,换个话题吧。他当然意犹未尽,我却已经想好了另一个话题。
聊天完了以后静下心来,我试着回想了一下当时脑子里“忽然闪过的念头”究竟是什么,才导致了最后的“停止争辩”,细究起来,大致出于以下几个原因:
1,“屁股决定脑袋”
人一生中说出的绝大部分的话,其实都逃不过这一原则。你具体说了什么其实一点也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处在那个位置上,就只能讲出那样的话。具体到我们的这次谈论,他是国家公务员,而我是体制外的人,一则庙堂,一则江湖,他用“体制内”的眼光看这个问题,自然不能和我的角度一样。我随后想起他做公务员也有好些年了,日常在体制中受到的潜移默化必然不少,于是感叹环境对人的影响真是不可小觑。
2,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的认知不一样
这个当然是最基本的,取决于每一个人的“知识结构”、“人生经历”、“个人体验”等等,再平常不过的东西,落在不同人的眼睛里也都是不一样的,一千个人眼里不但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根本就有一千个完全不同的世界。比如房子在他眼里也许代表了“家”、“安全感”、“稳定感”等等人生要素,而在我眼里不过就是个吃饭睡觉的地方而已。
3,“说服对方”大多数时候本身就是很傻的一件事
正如电影里说的,“小孩子才分对错,大人只看利弊”,而“争辩”就是这样一件“非要证明自己正确别人错误并且试图扭转他人想法”的蠢事。我记得自己小时候就特别喜欢跟人争辩,凡是和我的想法不一样的,就要试图说服别人,以此证明自己的“正确”,获得那点可怜兮兮且虚无缥缈的“成就感”,那架势,活脱脱就是一只见着对手就想扑上去撕咬的斗鸡。用最近新学到的一个词语,就叫“巨婴”。
事实上,“争辩”只有在辩论场上才有意义,因为那儿本来就是用来干这个的,日常的生活里,不能说全部,“几乎”没有什么太大的意义。虽然“讨论”本身可能是有价值的,但千万不要试图“说服”对方,因为到后来你会发现,你几乎很难真正“说服”别人,相反,你越是口若悬河滔滔不绝,并且自认为口才过人,最后越发现对方反而更加笃定了先前的看法。你的所有企图让他放弃错误的努力,在他眼里最后都成了“他开始本身就正确”的完美反证。
4,这事本身就透露出一种可笑的意味
两个“小民”私下议论国家的大政方针,并为此争辩不休,这画风我越想越觉得可笑,就像江湖上流传已久的“北京的哥”们的故事:每天辛辛苦苦地缴着“份子钱”,烈日下、风雪里不辞劳苦地拉着客,还要分出精力考虑“中央政治局”常委们考虑的事情,或者是“中组部”的人事任免问题,为这个国家也是操碎了心。也许他们觉得“位卑未敢忘忧国”是自己的本分,但像我这种觉悟没那么高的,还是觉得首先把自己的生活安顿好,其次再顺便照顾好家庭,才是更重要的事。毕竟“独善其身”就已经要竭尽心力了,哪里还顾得上什么“兼济天下”。
5,最重要的是,“争辩”浪费时间
这就没什么好说的了,一天的时间就那么多,这里花了那里就必然没有,一个连自己的时间都毫不重视的人,很难说跟“明智”扯得上什么关系。与其把时间花在毫无意义的“争辩”上,还不如拿去随便做点什么对自己有益的事情。
原因想清楚之后,神清气爽。
以前和人谈到关于“中国社会现状”的种种问题时,我时常会感觉到悲观,总是想不明白我们的未来到底会不会更好,如果变糟的话到底还能糟糕到什么程度。不过自从读了一些《未来简史》之类的书以后,我慢慢变得乐观起来,心里暗示自己对未来甚至可以“盲目乐观”,不管现实如何,似乎都有足够的理由相信,下一代人总会比上一代人更好,至少,在绝大多数方面。
在这之前,至少又学会了一项新“技能”:停止争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