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成立之初,
朝鲜半岛战云密布,硝烟再起。
无所畏惧的志愿军将士,
踏上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战场。
大军在这里集结,
号角在这里吹响。
探寻一座城市的英雄记忆,
追忆一场无法忘却的伟大战争。
10月11日本周日晚17:54,《讲武堂》将播出《为祖国、为和平》之《大军别丹东》,敬请关注!
本集邀请
军史专家卢勇
军史专家江英
军史专家左月燃
抗美援朝纪念馆副馆长张校瑛
与主持人梁植一同探寻抗美援朝战争中鲜为人知的故事
70年前,中国人民志愿军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踏上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战场。而在这条胜利征途的起点上,屹立着一座英雄的城市——丹东。如今在丹东,一座山丘、一方桥墩、一湾江水,一处残垣……无不诉说着当年的历史。本期《讲武堂》将沿着这座城市的记忆,去追寻那段让人永远无法忘却的峥嵘岁月。
1950年6月25日
朝鲜战争爆发
1950年10月4日下午
毛泽东主持召开
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
讨论朝鲜战局和中国出兵援朝问题
当时的新中国百废待兴
究竟要不要出兵?
以什么名义出兵?
当时党、国家和军队领导人
经历了怎样的艰难抉择呢?
毛主席的秘书胡乔木回忆:“我在毛主席身边工作20多年,记得有两件事是毛主席很难下决心,一件是1950年派志愿军入朝作战,一件就是1946年我们准备同国民党彻底决裂。”
1950年10月8日
毛泽东发布命令
将东北边防军改为
中国人民志愿军
迅即向朝鲜境内出动
丹东,是志愿军出国作战
途经祖国境内的最后一站
百万大军在这里集结
从这里走上战场
那么在这座英雄城市中
都留下了志愿军出国作战的
哪些记忆呢?
在今天的丹东市锦江山公园,毛岸英留下了生前最后一张照片。当时,时任北京机器总厂党总支副书记的毛岸英第一个报名参加志愿军,跟随43军团总部入朝。出发前,毛岸英与新婚妻子刘思齐依依惜别,并向她隐瞒了入朝参战的实情,毅然踏上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战场。
1950年10月19日晚,彭德怀带着秘书杨凤安以及两名警卫员,乘坐一辆嘎斯-69吉普车,轻车简从,先于大部队入朝。当时美军向鸭绿江推进速度非常快,彭德怀实际上已经陷入了美军的包围圈,危险重重。
“军机台”展示鸭绿江断桥残片(虚拟)
在丹东与朝鲜新义州之间的
鸭绿江上
横亘着两座相隔百米的大铁桥
鸭绿江大桥
抗美援朝战争期间
这两座桥作为钢铁运输线的起点
是连接中国人民志愿军
前线与后方的纽带
在这场激烈的战争中
鸭绿江大桥经历了
怎样严酷的战火洗礼?
英雄的丹东人民
又是如何保卫这座入朝枢纽的呢?
1950年11月8日上午9时,鸭绿江大桥下桥被拦腰炸断,朝鲜一侧的六孔桥梁全部沉入鸭绿江中,只留下光秃秃的几个桥墩,鸭绿江下桥彻底瘫痪,成了今天人们看到的无法修复的断桥。断桥上的累累弹孔和残破的桥墩,至今仍在默默诉说着那场让人难以忘却的战争。
“雄赳赴,气昂昂,
跨过鸭绿江……”
这首激昂雄壮的
《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
不知拨动过多少人的心弦
不知鼓舞过多少志愿军将士
在朝鲜战场奋勇杀敌
然而正是这首家喻户晓的歌曲
当初在创作的时候
却还有着一段鲜为人知的故事
1950年10月,炮兵第1师26团5连指导员麻扶摇奉命第一批入朝参战。在战前动员会上,战士们群情振奋,斗志高昂,麻扶摇被战士们高涨的战斗情绪所感染,写下一首出征诗。后来这首诗被刊登在《人民日报》上,曲作者周巍峙看到后十分感动,马上进行谱曲,仅半小时左右就将歌曲谱完,留下了这首传唱至今的经典歌曲。
在很多关于抗美援朝战争的
书籍、文章、画册等出版物中
都曾采用过这张历史照片
志愿军部队长长的队伍踏过冰雪
徒步通过便桥向朝鲜战场开进
义无反顾地从祖国的土地
奔向硝烟弥漫的朝鲜战场
令人深感震撼
然而宝贵的历史照片
究竟是在哪里拍摄的?
志愿军徒步跨过鸭绿江的地点
又是在什么地方呢?
《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照片的拍摄者是志愿军第64军政治部摄影组组长黎民。1951年2月,志愿军第64军奉命过江,黎民带领电影队和文工团的同志,在鸭绿江边为过江部队做宣传鼓动工作。黎民望着军容严整、步伐坚定的队伍跨过便桥,便以全景的方式,拍下了这个永恒的历史画面,为抗美援朝战争留下了珍贵的史料。
更多精彩内容,敬请关注CCTV-7《讲武堂》本周日播出的节目《为祖国为和平》系列第一集《大军别丹东》。首播时间:10月11日周日晚上17:54。重播时间:下周一、周四、周六上午7:58。
下期预告
10月18日,《讲武堂》将播出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特别节目《为祖国为和平》第二集《从这里飞向战场》,讲述志愿军空军沙场初亮剑的英雄传奇,敬请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