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呀,请你轻点,慢慢走,等等我的脚步,等等我的心。又逢周三,我直播读书时间,这期我们美在清晨读书会共读分享的书籍是巜正念的奇迹》。当我细细品读此书时,发现其实自己的悟性并不高,参不透。我很想去弄清楚何为"五蕴”,"色、受、想、行、识”究竟分别代表什么意思,越是执着越是执迷不悟。这时,内心中一个声音告诉我,放下,放下。回想昨天露露老师分享的"正念”之一默默行善积德,我一下子又陷入沉思当中了。 我一共思考四个点。
第一个点是"正念”与人性的关系。有人说人之初,性本善。也有人说,人之初性本恶。人究竟是善还是恶,人的本源和实相究竟是什么?从桌子的实相到非桌子世界的还原,世界万物与人,或人与宇宙如何做到“一”的实相。一边刷牙,脑袋在飞快地运转,突然一个声音传来"人格是最高的学位”,伟大国学大师季羡林先生,他是一名教育家、文学精通多国语言的翻译家,同时还北大的副校长,默默地为一个请求帮助的新生看包两小时。许多慕名的学子们为不打扰先生,在其家门口留下问候语。老先生的高尚品质在默默地影响着身边的莘莘学子,让他们感到温暖、感到生活的美好,感到能为祖国贡献自己微弱力量的自豪。所以我相信,人之初,性本善,感谢正念。
第二个点是“正念"和吸引力法则的关系。我亲身验证了吸引力的法力。以前,我喜欢抱怨,结果抱怨越多,越不想发生的事情发生了。香子老师说,那是吸引力法则,你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就会吸引什么事来到你身边。也就是说你是什么样的人,你就会吸引到什么样的人。于是,我决定改变,不再抱怨,要觉察自我,我要积极、主动,凡事好的方面看,时刻保持正念的心。于是,我变得更自信,生活更阳光。正念的理念渗透到我的生活中,我的工作中。我会时刻引领学生 "做什么事情,态度和正念是很重要的",学生也开始渐渐地打开心,接受我的理念,课堂更主动积极回答问题和锻炼自己各方面的能力。感谢正念。
第三个点就是"正念"与自我转化能力的关系。当觉察到自己情绪不对时,马上想到要保持正念,瞬间自我转化能力就出现。通过正念,自己与自己的关系更和谐了。
第四个点是"正念"和认知的关系。当我 提高认知,看见的世界也就变了。以前强迫自己做一个优秀的妈妈,强迫孩子拿高分。看到有两篇文章《妈妈觉得不烫》和《妈妈觉得你冷》,感触良深,我并没有从孩子角度出发。是我不接受自己不平庸,自己不优秀而不自知。当我试着不再去焦虑孩子的分数,放下,孩子的英语成绩都是90多分以上,并且多次100分,发音及语音语调也不错,作业也能做到放学回家自觉做。还有孩子会给我倒水喝、洗碗、喂金鱼等,前天看叫我给他搓衣服,对我说:“妈妈,辛苦了,谢谢你,我爱你。”多亏了“正念",它时刻提醒我用美丽的眼睛看孩子,发现孩子的优点。它时刻提醒我用温暖的语言对孩子说:“宝贝,妈妈前辈子肯定肯定做了很多好事,修来了很多福气,换你今生来到我身边。”“妈妈爱你”,孩子也会马上反赠“妈妈,我也爱你。"以前,自己满眼都是孩子的缺点,现在,满眼都是孩子的优点。孩子也正朝着越来想好的方向发展。相信“正念"的力量。我会保持"正念”与“善心“同行。感谢我的学生与孩子,我更加坚定要写论文《认知与自律对英语课堂教学的影响》。
还有感谢娇娇姐的连麦分享,我对正念的理解又有更高的新知。正念其实是和心是有关系的,它帮助我们以心观心,让我们关注自己的内心和接纳自己,重塑自己与自己的关系,学会和内在的自己相处,和自己和解。其实正念就让我们关注当下自己,洗碗的时候就洗碗,沉浸在洗碗的乐趣当中;喝茶的时候喝茶,沉浸荼香味在鼻中在口腔中辗转。
曾睿老师分享的两个小故事及反思,让我看到了老师的智慧、幽默、耐心,爱心以及言传身教,引导我要多关注孩子的需求,多倾听,多沟通,恰当引导孩子说出自己的感受。从自己做起,多表达,把夸奖和赞美形成习惯,脱口而出。
感谢"正念”,感谢“小糖果",感谢每一位小伙伴,红尘当中有你作伴,让我一起策马奔腾,活得潇潇洒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