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8/1000
人际关系的重要法则就是容忍:无论遇到什么问题和矛盾,只要忍着不发脾气就好。
这个观点,你,同意吗?
这是一种错误的观念。在心理学角度上,人的“情绪”就是内心受到外界带来的影响所做出的本能反应,是一种自然的、生命必须的生理状态。过度压抑这种生理现象,也就是一直忍耐,对心理健康和身体健康都有威胁。
适度的发怒有助于划定人与人之间的界限,让对方知道,对你来说什么是不可侵犯的,什么是不能逾越的,什么是对的、能接受的,什么是错的、不适宜的,从而进一步促进相处的融洽与和谐。
所以,每个人都应该建立起情绪发泄的通道,合理地宣泄正当的情绪。
比如孩子说谎,作为家长应该发怒,通过发怒让他知道说谎是一种不应该犯的错误;
比如配偶不孝敬老人,作为子女应该发怒,通过发怒让他知道我们做人的底限与标准;
比如亲友出现不道德行为,作为亲友也应该发怒,通过发怒表达不满,提醒亲友自重,敦促亲友改正。
但是,我们生活中百分之八十的愤怒都不来自于上文所提到的正当理由,而是莫名其妙的情绪失控,也就是常说的“无名火”。
大多数家庭的破裂,也往往不是由于出轨、价值观冲突等原因,而是莫名其妙的愤怒破坏了家庭的幸福感,从而使家庭关系走向恶化。
为什么“无名火”的危害这么大?
因为“无名火”让人无法理解,从而使对方感到屈辱,进而愤怒、积怨,形成隔阂。
总结来说,“愤怒”不一定是坏的,但“莫名其妙、没有理由的愤怒”一定不好,这才是我们要真正克服的。
怎么才能克服“无名火”呢?《爱的序位》找到了避免“无名火”的有效方法。
分享这种方法之前,先全面了解一下什么是“爱的序位”。
“序位”指的是位次和顺序。让我们把家庭看作一个小组,每个人进入小组的时间是有先后顺序的,这个顺序这叫作“原生序位”;
但随着家庭活动的展开,由于爱、家庭贡献等因素,每个人的心中又会形成一个新的序位,这就是“爱的序位”。
“原生序位”不可改变,夫妻组建了家庭后,他们的次序是第一个进入家庭的,而孩子肯定是第二个进入家庭的,所以这个序位无法改变。
而“爱的序位”是不断变化的,比如很多女性在刚结婚时,丈夫是她内心的首位,但孩子出生后,孩子就变成了她内心的首位。
而且爱的序位不仅能反映对你来说到底谁更重要,还能反映出“我不喜欢谁,我不想和谁在一起”这些信息。
正因为“爱的序位”因人而异,不断变化,所以它能够成为判断和影响家庭幸福的重要因素。
书的作者海灵格说,“爱的序位”实际上就是通过“序位”将我们家庭生活中一些无法量化的表现进行解说,从而形成深层次生命意义的演绎。可是,如何才能知道每个人心中“爱的序位”呢?
他通过一系列的实验,找到了掌握“爱的序位”的方法。这种实验形式并不难,主要是通过“画”:
每个参与者都得到纸和笔,在相同时间内、互不干扰地画一幅画。这幅画里要包含所有家庭成员,成员的位置则由参与者自行排定。这种排列可以是松散的,也可以是集聚的。
家庭成员的形象不必被具体画出来,只需要用圆、方块、或者火柴小人表示就可以了,但无论哪一种符号,都必须标明“脸的朝向”。比如在圆上画一个缺口,或者在方块上或一个叉号等。标明了脸的朝向,家庭成员间的关系就更加明晰了:比如有的人是面对面站着的,离得很近,那么就意味着这两人关系亲密;有人是背对背的,谁也不看谁,也许就象征着他们尽管是家人,却并不亲近。
除家庭成员之外,海灵格还要求参与者在画中反映一定的生活环境,可以是自己家的客厅,可以是郊外,还可以是邻居家的房子。
画完后,海灵格会收集这些图片,根据画的内容——比如成员之间的位置、脸的朝向等进行分析,找到家庭矛盾的原因,挖掘家庭关系的隐患。
之后,海灵格会根据这些问题,推荐大家调整家庭成员的位置,试着再画一幅画。在画第二幅画时,他会询问每名家庭成员的感受,例如“现在在画面上,你和婆婆面对面了,想像一下,你觉得难受吗”,或者“你现在被独自放在角落里,背对着所有人,你感觉安全吗”之类。这些问题和画作,成为后续心理学指导方法的来源。比如现在很火的“家排”。
通过“爱的序位”找到“无名火”的来源。
在书中,有一位叫克劳迪娅的病人,她经常对丈夫发这种“无名火”。为了找到无名火的根源,海灵格要求两人画下不同的“爱的序位”,比如在自己家的序位,在祖父母家的序位,在朋友家的序位,然后身临其境,进行拥抱。
例如,在家中只有两个人时拥抱;在家中有其他成员时拥抱;在祖父母家中进行拥抱;在朋友家中进行拥抱。
海灵格发现,妻子克劳迪娅在不同条件下,有完全不同的情绪反应。在祖父母家中拥抱时,她会突然爆发愤怒。这种愤怒来自于:当前的环境使她想起了过世的祖父母。
原来,克劳迪娅的祖父性格暴虐,生前多次对祖母进行打骂,给克劳迪娅童年心灵留下了很大阴影。所以当克劳迪娅一想到祖父时,就会对深爱着她的丈夫莫名发怒。
找到了莫名发火的根源后,克劳迪娅感到对丈夫的亏欠,决心尽最大努力避免这种情绪;同时丈夫也对克劳迪娅的“无名火”有了心理学层面的理解,以后再次面对妻子的怒火时,会格外更加同情和包容妻子。克劳迪娅有过童年的心灵创伤,所以只需要简单的实验就能分析得出。
但并非所有人的家庭问题都像克劳迪娅这么明显,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名火”的原因隐藏得更深,需要我们运用细心和耐心,才能分析出来。
一位年轻妈妈发现自己经常对儿子发“无名火”,甚至达到每天一次的频率。对此儿子和丈夫都很苦恼。
后来这位妈妈发现,发火的原因虽然不明,但发火的时间段却非常明确:都是在下班归来之后的半小时之内。
是不是因为工作压力大所以才会发火呢?但如果是因为工作压力,为什么工作不忙的时候也一样会发火呢?
后来,年轻妈妈终于在“家庭序位”中找到了问题根源。某天她学着心理学测试的方法,写下“你觉得最重要的家庭成员”,她写完后才意识到,她忘记把婆婆写在纸上了。
婆婆霸道的性格给她造成了心理上的压抑感,虽然后来分开生活,但这种压抑始终左右着她,所以她在潜意识里,并没有将婆婆当做家人。
通过这个方法,她找到了无名火的来源。原来,年轻妈妈每天下班后半小时左右,对门邻居家的婆婆都会买菜归来。这使她想起自己的婆婆,也想起了那些不愉快的经历,于是无名火便产生了。
发现这个问题后,她立即行动起来。在这个时间段她会出去买菜、倒垃圾,避免触发“无名火”,对孩子的态度也渐渐好了起来。
这位年轻妈妈虽然没有严格按照“爱的序位”进行实验,但她解决问题的思路,却与海灵格有异曲同工之处。他们都是挖掘分析自己与其他家庭成员的联系,从而找到负面情绪的来源。
以此类推,我们会发现,生活中看似偶然的发怒,都有其必然的原因:也许是压力过大,也许是身体不适,也许是生理期激素过高,也许是某些事物触动你可怕的记忆。
“爱的序位”的本质,就是努力发现自己内心深处的情感波动,并进行积极的心理导向。无论是画在纸上,还是思考于心中,都能够实现这种自我治疗。
普通人该怎么用“爱的序位”控制“无名火”呢?这里教你三个步骤:
第一步:发火前的自我质问。问问自己:我真的很生气吗?他真的犯了很大错吗?如果答案是否定的,你可以进行第二轮提问:那我为什么发了这么大的火,是不是因为环境让我不舒服?是不是因为心情很恶劣?这样的提问有助于找出发火的真正原因。
第二步:找到情绪最差的时间点。问问自己:我在什么时间心情最不好?每天的什么时间?每个月的哪几天?找到这个时间后,避免在这个时间段与家人交流重要的、原则性问题;如果你实在无法抑制愤怒,你可以一个人呆着。
第三步:找到最有效的转移注意力方式。问问自己:如果我很生气,干什么能让我快乐起来。每个人都有特别喜欢做的事,或者能让自己沉浸进去的兴趣爱好。听喜欢的歌曲,逛网店选购喜欢的裙子,看丈夫孩子可爱的照片等。确定一个既容易操作又不会影响别人的方式,每次生气就用它来转移注意力,给自己积极的心理暗示。
这三个步骤操作简单,却非常有效。通过尝试你会发现,莫名发火的频率会大幅度减少,心情也会开朗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