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晚,青年教师公益计划的课堂邀请到了北师大的张华军教授。温和、贴心的张教授给我们学员带来了《教师的自我认识和生命关怀》,这是一节能唤醒教师对本身所从事职业思考的课程,再次让我在沪江的课程中回味,从而顿悟。
教师的自我认识
开放
互联网时代的教师不再是传统意义的传道、授业、解惑,而是向未知开放的教师,要善于学习,包括扎实的专业知识、利用互联网等方面的知识,拥有一颗包容的心看待外界事物的飞速发展。
曾记得改革开放初期有一篇小说--《不系纽扣的红衬衫》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只因为一个爱美的女孩子穿衣服没系纽扣儿,引起了轩然大波……
时代在变,微信支付、网上购物、看电子书等新鲜事物层出不穷。老师也要与时俱进,善于学习网络技术,能够引导孩子们利用简书、小打卡、微信群等开展学习、交流活动,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
其实,利用手机、电脑等网络的学习活动,孩子们是很感兴趣的,就像我利用简书办的陕县萌芽文学社,目前已举办三期,关注学生有31人,收录投稿77篇。孩子们对于写作的兴趣也越来越浓厚。
接纳
我们面对开放性的社会,要勇于接纳外界的新鲜事物,当然是好的事物,而不应该是不思进取。谈手机色变、上网技术等一窍不通,这样一个落伍于时代,不能紧跟时代大潮的老师注定是一个老古董,是不能和孩子“打成一片”的。
理解
教师要用自己的同感之心来换位思考,发现和回应学生的内心生活。很多时候,学生其实是愿意给老师畅开心扉聊天交友的。问题就在于习惯性的高高在上的姿态,用所谓的训斥代替了引导孩子们,从而导致把自己刚刚向老师打开一条缝的门儿又掩上了。
我身边就有一位贾老师,特别细心和有爱心,她能够从学生听课的细微变化,来感受孩子们的听课情绪、状态;他也能从孩子们课间的表现,来判断孩子们是否快乐。她喜欢和孩子们聊天儿,用启发式的话语驱散孩子们心中的阴云,用爱、责任和坚强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们……
如此一个阳光灿烂、虚怀若谷,能走进孩子们内心的好老师,又有哪一个孩子不喜欢呢?
教师的生命关怀
理想
如果让我上课、下课、改作业、辅导学生,我肯定不愿意。你觉得奇怪,这可是一个教师的常态啊,你还有什么不满足的?难道你什么课也不愿意教吗?这才是你心中所想?嘻嘻,我的愿望是教师的生活不能只是学生、课堂甚至是教学成绩,也应该有属于自己的诗意和远方。
喂养我们身体的是食物,而给予我们诗意和美好的终究还是精神食粮。一个老师也应该让理想之花悄然开放,如画画、唱歌、写作、跳舞……
思考
机械麻木的生活是职业倦怠产生的罪魁祸首。我们不思考,所以我们头脑僵化,所有的激情在日复一日的三点一线式的学校生活中消耗殆尽。
我们为何不反思、观察、思考和记录下自己的生活呢?
同样的课堂,可以有不一样的课程;
同样的一天,可以有不一样的过法;
同样的学生,可以有不一样的教育方式。
多看看、多想想、多践行、多记录时光的流失,让我们的日子逐渐厚重起来,在平淡的生活中我们实现由量变到质变的转变梦想。
阅读
说到这个话题,不知大家有没有同感,“我想阅读,但没有阅读的时间!”家务事多、繁重的教学工作、各种各样的检查,挤占了我的时间,我在所谓的生活中大口喘气、疲于奔命。天下之大,一天之长,哪里容得下我喝茶、看书的时间?
是的,我深有同感,我也曾经抱怨不能静静看书的苦恼。有一次我大呼一声,我想静静!微信圈里立马回应“静静是谁?”在笑声中我们心知肚明,阅读成了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奢侈。
既然是奢侈品,那就无比珍贵。为了阅读这个奢侈的享受,我退出了好几个无聊的微信圈,我不再看无用的泡沫信息,我限制自己每天上网的时间……我试着一天读一篇文章,抽十分钟时间阅读纸质书籍,把这当作每天生活的规划。我抓住了阅读的手臂,与阅读同行,我快乐、充实!
教师的自我认识和生命关怀还应包括日常生活中持续的修养功夫。
不断加强自身修养,多给予自己生命关怀教师,才可以成为学生成长的引路人,也才有能力快乐、充实起来,也一定能够做一名幸福的好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