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5
2188
老杜进门的时候,先推了一下门,门虚掩着,先是半个身子斜着插进来,一股很重的嗓音在耳边响起来。他看着小雪,说到:谁是理想队长呢?我当时正在看一本书,这本书封面都已经摸得有点毛了。看了差不多二个月了了,还是没有读完。我把书合上,刚想答话,就听见小雪问他“你是?”我是杜中欧?”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看,生理需求只是市场监管人忙碌中的基本保障
在市场监管的一线,我们每日忙碌奔波,肩负维护市场秩序、保障消费者权益的重任。但在这过程中,我们自身的需求又处于何种状态呢?用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来剖析,或许能让我们更了解自己,也让外界更懂市场监管人。生理需求:忙碌中的基本保障市场监管人长期奔走在监管一线,风里来雨里去。有时为了处理紧急投诉,错过饭点是常事;为了调查案件,加班熬夜也成了工作常态。高强度的工作下,我们渴望能有规律的饮食和充足的休息,这不仅是对身体的负责,更是保障工作高效开展的基础。合理的工作时间安排、基本的餐饮补贴,看似简单,却能让我们在忙碌中感受到组织的关怀,以更饱满的精神投入监管工作。安全需求:执法后盾与职业“免冤”保障市场监管执法,从来不是隔着屏幕的轻松操作。检查无证作坊时,可能要面对漏电的线路、堆积的易燃物;查处假冒商品时,或许会遭遇商家的推搡甚至威胁。而在特种设备监管领域,这种风险更添一层沉重——爬几十米高的起重机械检查螺栓松动,钻进闷热的压力容器核查安全附件,稍有不慎便可能有坠落、窒息的危险。这些显性的安全风险之外,更让人揪心的是“合理执法却被不合理追责”的隐忧。就像特种设备检查,明明按规程每季度排查了电梯隐患,却可能因维保单位偷工减料导致的突发故障被追问“为何没发现”;明明依法查封了未经检验的压力容器,却可能因企业哭诉“影响生产”而被要求“网开一面”。这种“履职也怕担责”的不安,比高空作业的眩晕更磨人。我们需要的安全,不仅是安全帽和防滑鞋,更是一套能为“依规尽责者”兜底的容错机制——让我们敢盯着特种设备的每颗螺丝较真,敢对违法者说“不”,而不必担心“做得越多,错得越多”。社交需求:团队温暖与社会理解市场监管工作不是一个人的单打独斗,而是团队的协作。一个相互支持、氛围融洽的团队,能让我们在工作中更有干劲。一起攻克难题、分享工作中的酸甜苦辣,这种团队的归属感至关重要。然而,我们在社会上有时会面临误解。明明是为了维护市场公平、保障百姓权益,却可能被一些人视为“找麻烦”的群体。我们渴望得到社会大众的理解和认可,希望大家能看到市场监管工作对经济健康发展、生活品质保障的重要意义,让我们在付出时,能收获温暖的回应。尊重需求:工作认可与价值体现每一次成功查处违法案件、调解消费纠纷,都是我们努力的成果。我们期待这些工作成果能得到上级领导的肯定,同事之间的相互尊重。一份公开的表扬、一次荣誉的授予,都能极大地增强我们的职业认同感。当我们在市场上巡查时,希望商家能尊重我们的执法权威,消费者能信任我们的调解处理。尊重,是对我们工作价值的最好诠释,能让我们在平凡岗位上,感受到不平凡的意义。自我实现需求:从成长晋升到行业深耕自我实现,从来不是遥不可及的空想,而是在岗位上一步步突破的踏实追求。对我们而言,它既包括专业能力的精进——比如从“跟着流程走”到能主导制定区域性的特种设备监管细则,从“处理单一投诉”到能搭建起辖区消费纠纷预防体系;也包括职业发展的畅通——当多年的基层经验被看见,当在专项整治中展现的统筹能力被认可,合理的提拔晋升会让我们更有动力把“小事”做深、把“难事”做透。我们渴望的,是在更大的平台上实践自己的监管理念:或许是推动“智慧监管”系统落地,让数据多跑路、商户少跑腿;或许是牵头跨部门联合执法机制,破解长期困扰市场的“监管盲区”。当个人的成长与岗位的进阶同频,当积累的经验能转化为行业进步的动力,这种“被需要、能创造”的成就感,便是自我实现最生动的注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