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你的人生,可以分点对错,也看点利弊。
——from柚子
No.1
小孩,才分对错
成年人,看的是利弊
而且,不光是看自己的利弊
还能看出,别人所面对的利弊
这,才叫江湖儿女。
——黄执中
前段时间偶然在微博看到执中少爷帮人解答问题时提到的一句话:“小孩才分对错,成年人,看的是利弊”。一语中的,唏嘘不已。
这句话的原型应该是在韩寒的《后会无期》里吧。
只是韩寒说的更多是决绝。“小孩子才分对错,成年人只看利弊!”
一个“只看”显得那么绝对,因为这点,他也一度被推至风口浪尖。有人把它奉为至理名言,有人抨击他三观不正。就连没看懂电影的我也因这句话对他有了些许敌意。
可现在,少爷稍加一改,看得我却开始有几分赞同。兴许是年岁渐长,一路经历,也就有了一路思考。见得事情多了,也慢慢趋于理性,感性不再是决定的主宰,通常他也只是在夜深人静时出现了。
或许就是这样,很多时候,当我们看懂一件事,听懂一句话时,而我们已不再年少。
No.2
记得国庆那天下午,天是阴的,微风,湿冷湿冷的。为了避免像去年那样在客运站因为高峰没取着票,回不了家的悲剧,我特意在头天下午骑半小时小黄去客运站取票。
取完票大约五点左右,一个人走在路上,偶然收到一个朋友发来问候,也就简单寒暄了几句。
说起近况,朋友说准备创业,但又想试着考研。现在创业之余也在准备着考研课程。于是回了朋友几个关于创业的问题,却没有得到一个较为明确的答案,而后根据身边朋友考研的经历问了问状况,也不尽如人意。
因着关系好,我也就口无遮拦的义愤填膺,“要创业就一本正经的创业,想考研就好好准备考研,鱼和熊掌难以兼得,总是要放弃一个,否则二者都会流失,还搭上一年的时间……”
哪知朋友飞速回复我说,“也不算是浪费,就算最后没考上,那也是多了一份经历,自己不后悔,现在也没必要给自己那么大的压力。”
看到这些话,我莫名生气的厉害,可能是关系好,也总希望他能更好。于是我很理性、也很不客气的给他分析两种方式会产生的后果。
挣扎了很久,末了,他回复我说,感觉你变了,若是搁以前,你应该是会支持我的。
看到这条消息,我愣住了。关了手机,继续向前走着。双手放进大衣的兜里,缩了缩脖子,深吸一口气,又抬头看了看远处来来往往的车辆。走了两步,又点开手机,回复。
“可能,越来越长大,做一件事情都会反复的去权衡它的利弊,去思考它的性价比。”
虽然我自己也充分意识到考研的重要性,但在这里我必须分清形势。
也许是的,随着我们慢慢的长大,生活中很多事情,我们开始把对错看的没有那么重要,而更多的去关注这件事情的利与弊。
其实,不管你有没有发现,你都不得不承认这一点。
No.3
前天在餐厅吃饭的时候,无意听见邻桌的两个女孩谈话。似乎是同学之间出了矛盾、受了点委屈,其中一个女孩安慰着另一个女孩,还给她分析着现状。说着“……都在一个班,上课抬头不见低头见的……”大致意思也就是让女孩放弃矛盾,冰释前嫌。
我抬眼瞥了一下那个受委屈的女孩,看她勉强接受建议,但脸上又写满了不情愿。
我想,很久之后,她还是会感谢当时那个接受建议的自己吧。同学情是最纯净的情谊,同学之间的矛盾,在多年后看来,总会显得很幼稚,也会很庆幸当初没有因为那样一个很萨比的原因不欢而散。
说起来这也算是一个略微成熟的举动了。
很多时候,当我们与身边的朋友、同事或者家人因为一件事发生矛盾,双方固执己见时,我们开始考虑的不再是如何据理力争,如何能用自己的方式说服对方,去证明自己的观点。
而更多情况下是会去思考继续争吵下去会有什么后果,如果放弃答案、握手言和又会是什么情况。
因为,我们越来越能明白一个道理:客观的事实存在不会因为激烈的争吵辩论而改变,被改变的往往是双方的心情和谈话的气氛。固执己见的两个人并不会轻易被说服,大多时候会因争论不欢而散,尴尬收场,甚至还会在下次见面时心存芥蒂。
所以,有时候也会很开心这种看点利弊的方式。
愿你的人生
**可以分点对错
也看点利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