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郎妙计安天下,赔了夫人又折兵”,这是小说三国演义中对周瑜的描述。这部经典之作,对我们中国人的影响非常之大,可以说,很多知识、点子甚至诡计都是从这里学到的。客观的讲,我们大部分人并没有把三国演义当作是小说,而是当成了史书。
在这部小说中,正义的一方是刘备领导下的蜀汉,邪恶的一方是曹操阵营,夹在中间的是孙权阵营。因此,仅仅从这部小说来说,我们的关注度主要在刘备这方,我们知道五虎上将,甚至觉得五虎上将就是三国将领里武艺最好的,而曹操和孙权阵营中的将军虽然更多,仅曹操阵营中就有将领上千,我们从情感上却已经让他们的能力矮了半头。
今天,我们要讲一下“羽扇纶巾”的周瑜,受到三国演义书籍和电视剧的影响,大部分人都以为“羽扇纶巾”是诸葛亮的专属装扮,错,历史中诸葛可能也有这番打扮,这说明“羽扇纶巾”或许是那个时代文人士大夫的流行元素。不要以为将军都是身披紫金甲,坐下赤兔马,手持青龙偃月刀的形象,这种形象更多的应该是带兵打仗、冲锋在一线的将领,而周瑜乃是大都督,算是三军统帅,不需要冲锋陷阵,需要的是运筹帷幄,“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说到周瑜不能不说赤壁之战,这场战役最大的功劳当属周郎,作为联军的统帅,在以少敌多的劣势情况下,成功的逆袭。可以说,赤壁之战是形成三国鼎立格局的关键之战,这一战若是曹操取胜,中国可能会提前实现又一个大一统王朝,也就没有司马家什么事了。
三国演义中,对周瑜在赤壁之战中的描述,把他刻画成了一个心胸狭窄、嫉贤妒能的人,想方设法的要把诸葛大神置之死地。这个事情怎么分析?诸葛亮又是草船借箭,又是借东风,可以说有通天地泣鬼神之才,表现太抢眼了,有点功高盖主的意思,这里的主是指周瑜,周瑜当时是总指挥。
事实是这样的吗?看看三国志对周瑜的评价,“性度恢廓,大率得人”,这才是周瑜的真性格。“雄烈,胆略过人”,“建独断之明,出众人之表,实奇才也”。在其它三国的史料中,也没有任何有关周瑜“量窄”的记载。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对周瑜给予了极高的评价。诸葛亮在“隆中对”中,有取西川的计划,但却被周瑜抢在了前面,只是天妒英才,周瑜病死在伐蜀的路上,并非被诸葛亮气死。
话说,程普曾一度和周瑜关系不好。程普认为自己年龄比周瑜大,多次欺辱周瑜。周瑜却始终折节容下,从不跟他一般计较。程普后来特别佩服周瑜,曾对人说:“与周公瑾交往,如同啜饮美酒,不知不觉就醉了!”至于后人说周瑜气量狭小,忌贤妒能,被人气死,则纯是小说家言,不足为信。
对周瑜的才干,刘备、曹操、孙权都非常清楚。刘备曾私下挑拨周瑜和孙权的关系。一次,孙权、张昭等人为刘备送行,张昭等人先离开了,孙权和刘备谈话。刘备叹息说:“公瑾文武筹略,万人之英。只是他器量太大,恐非久居人下者!”曹操则有意贬低周瑜在赤壁之战中的作用。他写信给孙权说:“赤壁之战,正赶上我的将士们染病,于是,我自己烧船退却,没想到,这下倒使周瑜成了名。”
实际上,历史中根本没有借东风,也没有草船借箭,这些都是故事。真正的诸葛亮算是一个治国之臣,擅长搞政治,搞权谋,并不擅长军事,火烧博望,空城计,借东风,草船借箭都跟诸葛亮没什么关系,话说,空城计发生的时候,诸葛亮还在荆州呢,压根不在事件发生现场。
历史中的诸葛亮没有三国演义里那么厉害,如果他真的有通天的军事才能,怎么可能六出祁山全都败北?而且三国志陈寿也没有写诸葛亮的军事才能如何出色,最近读易中天先生的品三国,也没有肯定诸葛亮的军事才能。
小编分析,诸葛亮既然能够六出祁山,每次还都是领队,说明他还是懂军事的,只不过,在军事方面诸葛先生并非奇才,他的军事才能应该是很平平的。
在刘备死后,诸葛亮把持朝政,排斥异己,提拔了一批资质平庸的人。那么,诸葛亮有没有嫉贤妒能?李严是刘备托孤之臣,是蜀国精英的代表。只可惜,代表荆楚精英的诸葛亮并没有与李严代表的蜀地精英精诚团结,共谋大业,诸葛亮抓住李严的一点小把柄后,果断的以谋反罪将他处死,杀害李严彻底伤害了蜀地的精英群体,以至于在后期,诸葛亮并没有合适的接班人可用。
总体而言,小编看来三国演义把周瑜和诸葛亮几乎写反了,军事才能突出的应该是周瑜,嫉贤妒能善于玩弄权术的是诸葛亮,且诸葛亮并无军事才能。只可惜,天妒英才,周瑜早逝,呜呼哀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