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从小到大接收的教育,我们就像海绵一样不断地吸收新的知识。
只要有水,就吸进来。
考试呢?考试你最喜欢的,就是选择题和判断题,选择题还得是单选最好。
这就是典型的填鸭式教育培养出的海绵式思维。
什么叫海绵式思维?就是让你不断累积关于“对”和“错”的判断,或者几个选项里唯一“正确”的判断,就像小朋友看电影,问的最多的一个问题就是:“这个人是好人,还是坏人?”
受这一思维模式的影响,我们在面对任何事情的时候,都希望求得一个确定的标准答案,都希望分一个青红皂白,事情也由此变得非黑即白,
但是,不是有句话说吗:“小孩儿的世界才分对错,大人的世界,只看利弊。”
事实的真相,绝大多数情况下都不是非黑即白的,一个人,不是好人,也不一定就是坏人。
生活当中的绝大部分问题,也都不是选择题和判断题,而是主观题,那这道主观题怎么解?
批判性思维
- 它讲求的是在吸收的过程中要做出质疑,分析、评价、反思。
- 批判性思维,就是对思考过程的“再思考”。
什么叫“再思考”呢?
举个例子,下围棋的时候,你的思考过程就是自然思维,而复盘时候的反思就是对思考的再思考。
普通的思考由于利益相关,立场不同,时间紧迫等等原因,总会有不少偏差和误区。
而对于思考的再思考,因为其更纯粹,所以误区往往会少得多。
有一段话,总结批判性思维:
怀疑, 但不否定一切;
开放, 但不摇摆不定;
分析, 但不吹毛求疵;
决断, 但不顽固不化;
评价, 但不恶意揣测;
有力, 但不偏执自负。
运用批判性思维,有三个技巧:
- 1、避免归因偏差,他说的原因成立么?
有些观点,结论没问题,但是支持这个结论的理由是不正确的,不仔细分辨,很容易混淆。
职场有句名言:“加入公司,离开经理。”
比如下属给你提离职,太累了想休息一段时间,或这个工作不适合我,我想换个行业试试。
实际的情况是,员工离职基本就是这两条,要么钱没到位,要么就是直属领导有问题。
这个时候聪明的老板就要觉察出来,然后给员工的离职正确的归因,从而能针对性的解决问题。
- 2、识破推理谬误,他说的结论合理么?
还有些观点听起来没问题,但是结论就很荒谬。
比如,这个人不靠谱,他说的话一句也不能信。
这就是典型的推理谬误,以偏概全。
其他还有类似的移花接木,前后的概念偷换。
滑坡推理,认为一件事发生,那么与他相关的事情也一定会发生。
- 3、细听弦外之音,他想说没说的,话里有话的,是什么?
有这么一种论述,听起来很有道理,但总觉得这话没说透,没说完。
比如,这个老师又帅又有才,上他的课一定能够学到很多好东西。
细细分析下包含了省略的假设,长得帅的老师上课,学生学起来比较容易坚持,学习时间更有保障。
有才的老师上课,可以讲出更多的干货。
显然只有这两个假设都成立,前面一句话的理由才能很好的支撑起结论。
看了今天的,你觉得说的都对么?如果没有质疑,没有批判的就全接受了,那不是白看了?
原文摘自音频app有书共读-《老路:用得上的商学课》,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