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暑假西安酷热,天天都是高温,本来就喜欢宅家的我,很少出门。“一场秋雨一场凉”,天终于凉爽下来了,于黄昏时分走出家门,去看看久违的丰庆公园。
一进公园,凉意扑面而来,还是夏天的景致,绿杨垂柳,修竹茂林,浓荫蔽日,空气格外通透;一池秋水,碧绿澄静,使人眼睛清亮,心胸舒畅。这是我们普罗大众的大观园,在这里可以暂时卸下尘俗中的疲惫与琐碎,荡涤心中的忧愁与烦恼,使人恬然自适。
漫步到荷塘边时,虽然还是接天莲叶,但已经显露出萧瑟之态,个别叶子的边缘已经干枯焦黄,荷叶中间偶而有几只粉红的花苞和残花还亭亭玉立,却早已引不起人们的关注。
想起了荷花初开的盛况,游人蜂拥而至,扶老携幼,争相观赏,大有“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之意。试想碧绿的荷叶,娇艳的荷花,是那样的鲜润水灵,谁人不喜,哪个不爱?
而此刻,面对着有些衰飒的荷塘,脑子里蹦出一句“留得残荷听雨声”。《红楼梦》第四十回,众人坐船,宝玉要让人拔去那些破荷叶,黛玉说:“我最不喜欢李义山的诗,只喜他这一句:“留得残荷听雨声”......”高傲如曹雪芹,也喜爱欣赏这句诗。
有大师说过,中国文字不但有美感,而且有音乐性、节奏感。我想,古人比我们更有文化,更懂生活,否则,怎么会把文字的美与大自然配合得这么恰到好处,想到这么富有神韵的意境?如果没有这句诗,面对枯荷,我们会想到什么呢?会失掉多少情趣?
在今天这个AI时代,文学还有没有价值?这两天看白先勇先生的书,他提到,文学或许不能帮助一个国家的工业或商业发展,但文学是一种美的教育,一种情感教育,它可以培养人的美感,对人生的看法,对人的认识,这是别的东西无法替代的。
之所以要写,也是因为我内心有感,需要把内心的想法倾泻出来,每一个字,每一个词都经过自己的思考酝酿,虽然还有很多缺陷,但它带有自己的温度和真情,是自我完成和自我检视的过程,这可能是AI做不到的。
无论是“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还是“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都是生命的不同形态,都有它的美感,它的作用,它的使命,它使我们认识到,人生的每个阶段都有不同的责任和意义,顺应自然规律,尽好自己应尽的本分。
在盛夏,我们尽可追逐观赏鲜嫩娇艳的荷花,夹杂在人流中,感受生命的火热与激情。
也可以在秋日里的一个雨天,独自撑伞,来到荷塘边,听淅沥的秋雨,洒落在枯荷上,发出一片错落有致的声响;看晶莹圆润的雨珠在荷叶上来回滚动,远离尘嚣,找到属于自己的一个幽静清廖的世界,可能有淡淡的忧伤和惆怅,但也有宁静的恬美与喜悦。
四季更迭,周而复始,一个新秋又来临了。迎接我们的不但有秋雨枯荷,还有秋高气肃的晴日,排云直上的大雁,有三秋桂子,皎皎秋月......让我们一起打开这五彩斑斓的画卷,在秋景秋韵中沉醉缱绻!
2025、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