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冈仁波齐》一场震撼心灵的朝圣之路!
《冈仁波齐》与其说是一部电影,我更觉得它是一场震撼心灵的朝圣之旅的纪录片。
导演张杨用最质朴的手法,为我们展现了一场长达一年之久,为了完成心愿的藏民们克服重重困难,用身体的长度丈量了从家乡到藏传佛教圣地布达拉宫和神山冈仁波齐之间距离的故事。
故事的主人公尼玛扎堆是地处川、滇、藏三省区交汇处的芒康县普拉村的一位普通村民,在他的父亲去世后毅然决定完成父亲的遗愿,要带着他从未离开过这片大山的72岁叔叔杨培踏上去拉萨和神山冈仁波齐的朝圣之路。
当小村里很多人得知这个消息以后,都希望加入尼玛扎堆的朝圣队伍。
渐渐地这支朝圣队伍庞大起来,除了有整个朝圣队伍的掌舵人尼玛扎堆和叔叔杨培外,还有即将临盆的23岁孕妇次仁曲珍和他的爱人色巴江措;有想借这次朝圣洗刷心头罪恶、腿有残疾、家徒四壁的屠夫江措旺堆;有想为自己、为家人祈祷的因车祸致两死一伤而背上巨额债务一蹶不振的仁青晋美和她的9岁大女儿扎西措姆等十一人。
当准备好路上所需的物资之后,这只十一人的朝圣队伍,在某一天的清晨,朝着心中的圣地布达拉宫启程。
在藏民的心中,一生中必须要做的一件事就是以最虔诚的方式去圣地布达拉宫朝圣。而最虔诚的方式,就是要用自己身体的长度去丈量这段旅程,也就是一路磕着等身长头,到达目的地。
所以,这支队伍刚一出发,除了尼玛扎堆在队伍的后边开着拖拉机,拉着旅途中的物资,叔叔杨培由于年事已高和次仁曲珍怀有身孕,他们边徒步前行边口中念经边转转经筒外,其余的8位成员全都是走三步磕一个五体投地的行佛礼,而后站起来再走三步,再磕一个长头,如此往复地前行着。
一路上,这支朝圣队伍坚定地沿着318国道一路向西。朝行夕宿,缓慢前行。
路途中,遇到同是朝圣的陌生人,他们总会热情邀请,共同进餐;遇到困难之时,他们总会以乐观的态度去共同克服;遇到需要帮助的藏民时,他们总会不计得失全力帮助。
有一天当他们发现前行的道路被初春融化的雪水所阻隔的时候,停步犹豫只是片刻之事:经过短暂的商量,他们脱去身上厚厚的棉袄,穿着贴身的衣物,义无反顾的在冰冷雪水中继续行佛礼前进。在他们的脸上看不到任何的痛苦和畏惧,能看到的只是会心的笑容和坚毅的目光。行过这段坎坷,他们会做短暂的休息,换下被雪水浸湿滴水的衣服,穿上干净的衣服,继续前行。
在某一天的夜里,次仁曲珍突然开始出现宫缩反应,大家合力将她送到最近的卫生所,让大夫为她接生。当她生下儿子后,整支朝圣队伍都被鼓舞了,因为在藏民的心目中,如果有婴儿能在朝圣的途中降生,这绝对是一种福分,所以男孩的爸爸为孩子起名为“丹增”(丹增在藏语里是“持法”的意思)。
次仁曲珍在生产之后修养几天,就继续和队伍前行,只不过这次再上路,她也加入到了磕长头的行列中,而小丹增则躺在拖拉机后边的物资堆中。
当队伍行进到距离拉萨不远的地方,又一次的意外发生了。尼玛扎堆开着的拖拉机,被一辆为了躲避对向来车的越野车给撞翻了。所幸的是尼玛只是肩膀受了轻伤,小丹增也无大碍。
驾驶越野车的司机,慌慌张张从车上下来,检查了尼玛和丹增的情况,也非常抱歉的和朝圣队伍解释着:他的车上拉了一位严重高原反应的外地游客,需要及时把他送到拉萨的医院去,由于抢时间,没有控制好车速,开得太快,为了避让对面来的车,才把尼玛驾驶的拖拉机给追尾了。
当朝圣队伍听说越野车上的游客危在旦夕,尼玛揉着肩膀,看了看车上的游客,然后说道:快走吧,救人要紧。
这件交通意外就处理完了。
越野车走了,可是他们的拖拉机的前轴也被撞坏,无法再行驶。于是,他们再一次经过商量,男人们把拖拉机车头后边的翻斗卸下来,用肩拉背扛的方式继续前行。但是,这次的前行速度更加缓慢,因为男人们会在拉车之前在地上做一个记号,把车拉到前边某个地方停下来,然后再回到记号处,重新向前磕长头。绝不少走一步,绝不少磕一个长头。
就这样历经千辛万苦,从出发时的十一人已经变为十二人的队伍在用光了所有的物资后,终于来到了拉萨,看见了布达拉——这个所有藏民心目中的圣地。
在拉萨他们待了很长一段时间,因为他们要去打工挣钱为下一段旅程筹集资金。当前往冈仁波齐路上所需资金筹集够了之后,所有人又共同踏上了去往神山转山的路途。
在冈仁波齐的山脚下,一天夜里,72岁的叔叔杨培安静的走了。第二天,当大家发现的时候,没有人哭泣,没有人悲伤,因为叔叔杨培是在神山脚下去往轮回的路上,在他西去之前,他的梦想已然实现!所以尼玛扎堆需要做的,就是去寺里找了几位喇嘛,为叔叔举行了庄严而荣耀的天葬。
故事到这儿,戛然而止,但却留给了我深深的震撼。一路西行,克服重重困难,不为别的,只为了心中那份炽热的信仰!
【90天无戒写作主题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