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号越来越多,风风火火关注过一堆。
就好像你拉进来很多说话大声的、有趣的朋友一样。久了其实满吵的。
所以又开始取关。
对于个人号来说,一般两年左右是个瓶颈。
个人分享的领域越集中,越无法长线。
比如定位在读书,定位在职场。
一方面是个人的能量有限,一个人有再多的经历,如果两年保持日更,该说的也都说完了。
另一方面,受众也会产生疲态,同类型的职场号肯定不止一家,几个月之后觉得大家都差不多。
对于公众号,可能很多人和我一样,态度都有所转变。
这种碎片阅读,除了让你的阅读习惯更焦躁,更碎片之外,带不来什么,不能带来系统化,更不可能带来大的提升。
所有的改变,都是系统化工程。
但人都是懒惰的,甚至很多懒人会习惯性的想,有没有一种护肤品,擦完之后兼具了美白、保湿、抗老的功效。
根本不可能啊~~~
自然也不可能有一个运动的姿势,是你做了之后,又能减脂又能增肌,又能塑型的。
不要这么懒。也不要做这个白日梦。
取关的一部分号,是和我同类型的。
按道理说,写职场的我,应该更多关注职场号才对,我早年也是这么想的,尤其是觉得题材匮乏的时候,多看别人的号,好像可以找到灵感。
但去年年底开始就不再这么做了。
理由很简单,因为公众号不打算日更,没有那么大的压力。
与其花时间在碎片阅读上,有了一个想法就强迫输出,还不如抽时间多读一点书,让自己有更多的时间去思考,这个问题是不是可以从这个角度去看,以及从那个角度去看。
现在还是会偶尔关注一些号,或者是使用微信自带的搜索功能去检索一些内容。
很多号鱼龙混杂,良莠不齐,甚至还看到一个职场作者,为了招徕用户,还在后台给大家分享自己百度云盘,里面有她认为的很多好看的、免费下载的电子书。
虽然凡事都是免费最大,但是我觉得,做为一个靠分享吃饭的人,你应该更明白版权的意义和作用。自己投机取巧也就算了,还把这个当做卖点去四处吸粉,这三观也是醉了。
其次取关的是类似字典型的公众号。
这种公众号的主体大部分都是公司,有人运营,有专业的内容编辑,针对一个主题每天给你推送三到五条不等的内容,大部分都是从别人的号转来的。
即便有一些自己的原创作者,每个作者下笔也都是雄心勃勃的带着十万+的气场而来,恨不得三秒钟一个包袱,五分钟给你洗脑。
字典型的公众号好不好?其实很好,尤其是对这个领域不了解的人来说,短期之内你会因此认识很多大咖。
甚至有段时间你会觉得,这简直是集精华于大成。
但时间久了,你其实不太能对其产生感情。
公众号的本质,其实还是个人品牌。你喜欢这个方法,但其实这个方法或许是适合这个人自己,或者这个方法更适合当年那个时代背景下。
有什么好的方法,让自己可以进步?
模仿,一定是最好的。
但是模仿对方的做法?还是总结对方的发展路径?我觉得后者也许更好一些。
你总结他的路径,找到他在什么时刻,选择了什么方法,最后取得了什么样的效果。
你套用这个,或许才能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
方法,没有对错,只有适合不适合。
最后取关的一批是,单纯打鸡血,有时候行文简单粗暴,甚至没逻辑,乱举例子,胡说八道的。
川叔说,方法,没有对错,只有适合不适合。
所以,不是所有的人都使用一种方法,就都可能达到一个标准。这话听着就有毛病。
这个方法原理是什么?拿到你身上有什么排异反应?你是怎么去变化的?在和这个方法对撞,产生不适应的时候,你看到了一个怎么样的自己?
你更了解自己的什么特性?你发现了自己的什么缺陷?
有些缺陷,你不能补齐,甚至你也没办法补齐,你要做的是如何利用这个缺陷,让自己边做边开心。
这点就好像减肥一样。
如果有教练告诉你,跑步减肥,或者举铁减肥,这种简单粗暴的把一个事情的达到,只限定在一种方法的,都特别容易简单粗暴,且排他。
每个人都不一样,接纳程度也不同。
你可以相信专业,但你更要相信自己,因为没人比你更了解自己和对自己负责。
所以,用了那些牛人的方法没奏效,先别急着骂自己蠢,说自己笨,先问问自己,用的这个期间,我的反应是什么?如果我能改动,我需要在什么地方做调整和改动?
谁说21天一定会养成一个习惯?谁说必须要一万个小时才能出一个牛人?
是不是必须清晨四点起床才能成功?
抱着相信的态度去做,再抱着开放的态度去调整,最后抱着辩证的态度去审视,这样你会看问题变得更全面。
公众号如今已经很普遍,几乎人人都能做。
当所有事情开始泛滥日常化的时候,也就是到了退潮的时候。
如今我更喜欢关注一些不那么日更,不怎么鸡血,甚至是带有一些个人色彩的微信号。
因为这样的号,有人情味儿,有他们自己的看法,思想,甚至前后对比还能看到一些成长的路径。
机会的到来是不可预期的。
但每个人在机会没来之前的积累和努力,却是可以在公众号上看到的。
我一直讨厌一炮而红的人,也没办法承担一炮而红的后果,所以,对我来说,慢慢的,走一步,稳一步的人,才是我喜欢。
希望你能找到自己公众号里的好朋友。
BY:小川叔 即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