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优绩主义”这个词流行之前,有一个概念叫“优绩制”,是一种社会评价机制和分配原则,根据个人的才能,努力和业绩,来配置社会地位和资源,通俗点说就是择优录取和能者多得,这种分配机制不在意血统、权利,只在意能力,在我们今天的社会,“优绩制”占据了重要位置,许多人都认为他是公平的,但事实真的如此吗?
如今,整个世界范围内都呈现一种“优绩主义”,就好像我只要足够努力,我就应该可以得到我所获得的一切,所以就会导致整个社会呈现一种双向的撕裂,是这种双向的撕裂表现为,占据社会高位的人会觉得他们配拥有现在令人艳羡的人生,因为他们足够努力,但是那些暂时遭遇挫折的人他们会陷入一种自怜和自怨之中,那些身处高位的人会觉得你们为什么会处于今天的不利地位,是因为你们不够努力。
2021年美国著名哲学家迈克尔·桑德尔发表过著作《精英的傲慢》,对“优绩制”提出了批判,他认为“优绩制”带来的精英主义正在毁灭个人尊严并且已经扩大到了造成政治分裂,美国民粹主义崛起,国会山事件均源于此。
“优绩主义”本身并不是一个贬义词,比如你想考一个好大学,找一个好工作,这一切的出发点都是为了更美好的生活;但很多人被“优绩主义”这个概念圈住,不断内卷,为了更优秀,不敢休息,精神崩溃。
刘擎教授也曾清楚的讲述了“优绩主义陷阱”,他说“优绩主义理想”或“优绩制原则”,它原本的意思是,社会与经济的奖赏,应当依据才能、努力和成就这些优绩来决定,人们在机会平等的条件下公平竞争。
这个概念本来蕴含着一种打破固定阶层让社会流动的许诺,但现实情况是它最终没有实现它所许诺的理想,随之而来的代价是我们突然发现,十几年将近二十几年,沿着学校给的单一评价体系去努力这条路是条死路,到最后影响资源分配的因素大多不能由我们决定比如地区、健康情况、家庭背景,尤其是家庭背景。
这种不公平机会已经是一个公开的秘密,而且我相信大多数人心里已经勉强接受了这个事实,我们接受不了的是这件事被包装成一个正当的优绩主义,把既得利益者获得的全部归因于他们的才能和努力,还要以一种非常过分的傲慢的方式强行把大多数人的困境解释为他们自身问题,说直接一点就是“吃白饭还吧唧嘴”。
那么我们该如何走出“优绩主义陷阱”。前有“买不起79元的眉笔,就是不够努力”的李佳琦,后有拥有800万粉丝的网红“羊毛月”嘲笑00后找不到工作,这些事件的背后都会折射出我们落入一个“优绩主义陷阱”的愤怒。
我认为这个“优绩主义陷阱”的破局点是,我们每一个人给自己确定一个具体的目标,建立一套独属于自己的评价体系,我们之后做的所有事情的意义不再依赖于原来那个单一的人生标准。例如,上了大学不是只有保研才叫成功、也不是全员保研的寝室才是优秀寝室、找工作不是只有进了大厂进了体制才是好工作、成年后也不是3只有挣了很多钱才叫成功。
我们原来通往世俗的那一套所谓的成功的渠道,太过于狭窄狭窄到99.9%的人在游戏开始前就注定要被当炮灰。停止在一个单一的体系里去内卷和精神内耗,试着从不同方面尝试也可以实现自己想要的状态。对于“羊毛月”这种噪音,我们可以置之不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