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晨6:40叫孩子起床,睁开眼睛又闭上。用力摇晃他的身体,再捏一捏鼻子,又睁开眼睛,两眼布满血丝“我是在太睏了,再30秒好不好?”妈妈一脸不高兴,还是同意了。
过了一会儿,妈妈又进来叫:“时间到了,不止30秒了,已经3分钟了。”叫了许久没有反应,摇晃就翻转身继续蒙头睡觉。
妈妈继续又掐又捏,他最后坐起来了,皱着眉头摁着心脏的位置。
妈妈问:“怎么了?”孩子喃喃低语:“胃疼”。
妈妈:“赶紧把衣服穿上吧,我要去开车了。”说完出了他的房门。过了一会,妈妈又进来看看他是否穿好衣服了。结果,发现不仅没有穿衣服,还躺下去了。顿时,那个火蹭蹭蹭地往上窜!
“7点10分了,再不起床就来不及了。”妈妈声音有些嘶哑。
孩子睁开眼又闭上。
“最后一天了,再坚持下呀。”妈妈焦急得皱起眉头,头脑里映射出老师的话“请假太多次了,他在逃避。”还有观点的声音:“作为一名学生,不要动不动就请假,能坚持就坚持。”
“你到底要怎么样?又要请假吗?”妈妈难过的不行,这学期请假的次数有点多,12月份基本一周请一次。这次再请下去,老师不知会怎么处理?会不会到时连书都没得读?担心和恐惧占了上风。
孩子还是一动不动,睁开眼睛低声说:“我真的没办法。”又沉沉睡去。
“昨天都好好地,为什么今天就突然胃疼了?是我哪里做的不好了吗?是我做错什么了吗?”妈妈实在难过地追问眼泪止不住也落下,她以为是昨天的争吵让孩子有心理压力,昨晚没睡好导致今天起不来,心里一阵愧疚、自责!
“你不要这样……”孩子睁眼说一句又睡过去了。
妈妈无奈地放弃了叫醒他,默默地出门上班去了。
妈妈反思自己,为什么过得这么痛苦。上不上学是孩子自己的事情,为什么总是不放过自己,把这件事情归咎为自己的过错,归咎为自己没有教育好孩子,不停地自责,其实这么做对孩子、对自己没有任何的帮助。为什么还要让悲观情绪占据这么大的空间?萨提亚说情绪只是一个信使,它是来送信的。它送来的信都说些什么呢?它在说你看到了吗?担心、害怕的情绪来自于对未来的担心,担心孩子请假过多影响学业,还有对孩子的期待,期待他做一个坚强的孩子,期待他能够听话。渴望孩子能够听话,做个听话的乖孩子。当自己的期待渴望没有被满足时,情绪就出现了。而自己对这些情绪有评判,他们不够好,出现在自己身上自己也不够好,一个个不够好,让自己深陷囫囵。
如果,允许自己的不同情绪出现,告诉自己那些情绪是来保护自己的,接纳它的出现,让它流动。情绪自然也就我有了疏通的管道。人也就更容易恢复平静了。
每次看见情绪,欢迎它,不对抗,不评判,允许流动,是一种看见,慢慢地放下它,是一种接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