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直在看一本书叫《请尊重一个姑娘的努力》,作者是一位仅26岁的姑娘杨熹文。一个开始抱着独自去新西兰打工的女生。
她一个人提着行李居无定所,受到歧视和冷眼;失恋了需要人陪伴,却只能和寂寞相伴;一边念书一边打三份工,累得半死。有人说她是放着清闲日子不过,也有人对这个不断努力的姑娘冷嘲热讽,但是越是这样,姑娘越是坚信—
“就算坠入繁琐那又怎样,我们有态度,有我们想要的生活,我们很独立。努力会让你看见原来自己还有这样的一面:可以跨越重重的荆棘,可以爆发出巨大的潜能,可以没有听从命运的安排,也成了这么好的人。如果你有梦想,就要去捍卫它。”
作者有机会出版这样的一本书,用了12年的时间来等到这样的一个机会,在这期间,每天坚持读书,写博客,你可能会问,每天工作都忙的要命,哪有工夫去做这种无聊的事?那我讲给你听,亲爱的,这些文章都是作者在新西兰打工的间隙或者凌晨回家后每天积累,才有了今天的作品。
曾经看过一个毕业生拍的微电影,叫做毕业后的大多数。当问及毕业生们是否还有当初的梦想,很多人说梦想和现实差距太大,现在已经被磨平了棱角,找份稳定的工作就好。我不否定这样子的人生或许会多些安逸,经历更少的挫折,可以大部分时间都陪在家人的身边。但是,青春只有这几年,如果不去试一试,心里难道不会有遗憾吗?有些人说自己遇到的困难太多,害怕失败,会从此一蹶不振。从另一个角度想,就算失败了,至少也尝试了,至少比很多人多了很多体验的经历,在青春的记忆里也是一笔宝贵的财富。也有的人说,家里给找了一份不错的工作,很稳定,说自己出去为了所谓的梦想打拼,走那些没必要的弯路,简直就是浪费生命。是的,有父母关系的确实会提供一些便利,但是不能一辈子都靠父母的关系,自己要有属于自己的一份能力。在我看来,独立去找一份工作,或许很难,但是不要放弃,这也是一份能力与经验的积累,就算没有按梦想的方向找到一份心仪的工作,如果这份工作可以先养活自己,让自己独立起来,可以慢慢积累能力,只要心里不放弃梦想,我相信,有一天,总会实现。
梦想这条路,或许会很艰难,也很孤独。在这条路上,会遇到亲朋好友的冷眼与嘲笑,但请你不要放弃追逐,唯一能够回应的方式就是让自己的能力变强,用结果去回应当初的蔑视。如果你问,那万一最后失败了呢。至少已经尝试过了,在这条路上的体验和收获以及心灵上面的强大往往是一个人难得的经历,怕什么呢,年轻是资本,兴许当你踏上这条路,看清自己的目标后,道路会越走越宽呢。机会永远是留给有准备的人,肯德基创始人被拒绝了上千次才成功,马云求职被拒绝30余次才有机会创造今天的阿里巴巴,史泰龙被拒绝了1855次才有机会出演洛奇,要想成功,必须从被拒绝开始。从拒绝中,也是可以积累经验的。
如果你有梦想,就要去捍卫它。人生,说短不短,说长也不长,对自己想做的事有一个清晰的定位,不磨灭在时间的长河里。每个人想得到的东西并不一样,有的人渴望安逸,有的人向往自由。如果追逐大多数人的步伐,让安逸的人去过自由的生活,奋力拼搏,让自由的人在一个稳定规章严格的公司工作,都不能过上各自想要的人生。如果你属于后者,请你和我一起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