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社会,科学与经济的不断发展,解决了困扰人类数万年的饥荒问题。在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越来越丰富的现在,如何吃得更少、吃得没有负担、吃得更有营养或者吃得更享受成为困扰营养学家的难题。《好好吃饭》这本书就是针对这个问题应声而出的。
为什么这本书值得阅读
第一,作者可靠。作者布莱恩.万辛克博士毕生都在研究是什么因素让我们吃下更多的食物。他被尊称为“食物界的福尔摩斯”,他的研究帮助很多人有效减轻了体重。
第二,实验可靠。为了改善由于物质生活极其丰富和活动量越来越少以致胖子越来越多的社会问题,他做了很多实验证明是什么原因让人们摄入过多热量。他的实验结合心理学、生物学等原理,证据确凿,理论充分,非常有说服力。
第三,方法可靠。本书中提供的方法简单有效,没有难度。作者认为,既然体重是不知不觉涨上去的,当然也可以无声无息减下来。最好的节食方法,就是不用与本能和顽强的意志作斗争,只需对外部环境做个小小的改变。
我们从书中学到了什么
一、大部分人不是靠内部感觉,而是看外部环境才知道自己吃多了。
人类的本性如同饕餮,不知满足。我们会在无意识地寻找自己是否吃饱了的信号。比如,桌上没有食物,别人都停下了,灯光关掉等等。胖子往往通过外部信号决定自己是否停止进食。
越胖的人越会依赖外部信号来告诉自己停止进食的时间,而较少依赖于是否有饱腹感。所以,胖子依赖外在环境信号,瘦子关注身体的内部感觉。
二、我们身边隐藏着无数影响我们进食的说客。
影响你吃多少的因素包括食品标签、食物包装、餐具大小、餐厅颜色、进餐时的音乐以及天气和温度等等。它们是隐藏在你身边的饮食说客。
标明健康食品的标签、大包装零食、较大的餐具、热烈的环境颜色、快节奏的背景音乐都会让你在不知不觉中吃进更多的热量。寒冷的秋冬季节也会激发食欲,而炎热的夏季可能会让人食欲大减。
三、取食的便利度决定了我们吃或不吃。
老话说“又懒又馋”,真是没有说错。馋和懒总是在一起的。尤其对胖子来说,取食越麻烦吃得越少。如果需要花费大量精力才能获取食物,胖子宁可不吃也懒得动弹。而如果食物就在手边,所有人都不会拒绝一块巧克力。
四、食物越单调吃得越少。
通过感官特定饱足感的原理,我们的感官持续接受同样的刺激,就会变得麻木。也就是说,总是吃同一种食物,再喜欢的东西也会让我们感到厌烦。
这种原理影响着我们的味蕾,低碳饮食的方法减重快,但是总是吃肉类也让我们无法坚持下去。
五、气味对我们的食欲影响很大。
在味道清淡的燕麦中添加了肉桂葡萄干气味后,人们吃得更多了。而加入不协调的奶酪通心粉气味后,会让人明显吃得更少。食物的味道没有改变,但是难闻的气味会使胃口大打折扣。
如果我们反其道而行之,在吃饭前闻点能够助长饱腹感、厌腻感或者满足感的气味,就可以抑制食欲。这也是“闻立瘦”等减肥辅助用品的原理。
六、味道来自于想象。
我们的口味既来自于嘴巴,也存在于大脑。我们尝到的味道经常是我们想象的味道。食物的颜色、造型、甚至名字都会对我们产生影响。这些外在因素,会让我们得大脑产生错觉,进而影响我们的舌头。
预先想象某种食物的美味,你就可能在遇到它的时候吃得更多。在聚餐时,如果先想象它很不好吃、厨房很脏、材料不新鲜,或许会抑制我们的食欲。
七、首次吃东西的心情决定了你对它的印象
我们第一次吃某种食物时的心情,可以终生跟随我们。这些潜藏在记忆深处的故事甚至会影响我们吃饭的顺序。
三到五岁,我们的饮食习惯会发生足以增胖的转变。三岁的孩子吃到饱就不会再吃,而五岁的孩子你给多少他们就吃多少。如果在我们小时候,父母用一个故事鼓励我们多吃蔬菜、少吃甜点,那么现在的减肥之路对我们来说就不会那么难。
根据本书我们应该怎么做
瘦身前的准备
心理准备:
觉察,要意识到自己在吃东西,吃的什么东西,食物的味道如何。吃东西时要转注,用心品味蕴藏在食物里的阳光和能量、做菜的人的用心和品味以及酸甜苦辣咸的美好滋味。
感觉,用身体感觉自己吃了多少分量,而不是靠外部判断。向法国女人学习,吃到八分饱就停止进食,学着用胃判断而不是用眼睛。
环境准备:
换餐具,用小碗,改变餐厅颜色。
进餐时放下手机,放一些轻音乐。
和吃饭少或吃饭慢的人吃午餐。
准备一双轻便的便于走路的鞋。
积极饮食计划
制作属于自己生活习惯的三项确认行动清单,每天打卡记录并坚持一个月。
——每天走路上下班。
——剩余20%的食物在盘子里。
——吃饭遵守一半淀粉肉类,一半蔬菜水果。
以上行为可以每天减少约200卡路里。在其它进食量和行为不变的情况下一年可以减10斤。
减肥不一定是大汗淋漓的冲刺,也可以是慢速闲适的步行。最好的减肥方法就是养成习惯。养成了这种习惯,减肥就会变得和你每天都要洗脸刷牙一样的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