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刚出大学校门的时候,面对一切未知和渺茫,我十分喜欢李欣频的这一段话:
“把每一天当作最后一天活,这样的每一天就没有遗憾,即便我明天就要死去,也不再有畏惧,人的畏惧源于他有许多梦想没有实现”。
如果明天即将死去,那么今天你会选择如何生活?
一/制造快乐好过自我沉溺
诚然,悲剧比喜剧更让人印象深刻。《蓝色生死恋》恩熙在海边死在俊熙的怀里,会比艾莉与洪世贤在沉入海里失去生命更让人感动。
不过放在现实当中,这种眼泪杀手式的情节没有人希望发生在自己或是周围人身上。相反,更多时候,我们是在渴求成功/幸福/开怀,简称接近圆满。
所以,务必要分清楚被感动与自我期许。
不知道什么时候起,周围流行起“丧文化”,还有就是自我沉溺式的“抑郁感”。
只是好多人忘了,很多丧段子也仅仅是一时自黑,如果将其信奉成人生信条未免也中了圈套,顺便把脑子丢掉了,所以,不要相信那些丧段子,就像读书时候,隔壁学霸说考前说没复习,靠后说没考好一样,信了,就真的“丧”了。
上班好无聊,老板好变态,工资只能抵外卖.......越想越气,越想越不想去工作,可是我们还是要吃一口饭,那个饭又不能是白米饭,最好是隔壁街酱汁卤肉饭,肉最好是鲜嫩瘦肉,Q弹得像最近追的剧里的小鲜肉,啊,又要换LG了,好烦........
突然觉得吃一顿外卖就足够思考人生,朝九晚五重复性的日子并没有那么无聊(其实觉得上面的例子真的蛮无聊的)
不如,每个月找几件一直想做的事情去做,如果明天即将死去,至少来得及刻入墓志铭。
目前的人生实在太糟,也可以尝试着换一种。
只是讲道理的人实在太多,
认真一点点去做的人太少。
所以才会有那么多不快乐的灵魂。
二/情绪低能儿
什么样的人足够惹我们生气?暴跳如雷?
那些不如自己却要总是指手画脚的人应该首当其冲。
之前工作老喜欢和人吵架,在很多人世界里,我应该就是那种能力一点点,脾气一吨吨的人。好在,能留下继续微信聊天的人不少,证明我这个人还能靠谱地与人交流。
不要和那些情绪掌控力低于自己的人计较,
除非,你想自己比赢他,更像一个情绪低能儿。
不是佛系回避,而是以一种怜悯与慈悲的心态,与之好好相处,顺便以利己的思维,迂回包抄实现自己的目标。不求百分百实现,那就会陷入强控制欲的陷阱。
所以,这更是一门学问,值得推敲。
嗨!欸瑞巴蒂!我回来了!
将近两个月没有更新居然还有新粉丝,开心。
所以,决定开通树洞功能,有什么困惑可以发邮箱
(mikourou@163.com)
格式:
1.一句话概括问题
2.需要补充的可以一段话补充
可以参照知乎提问模式
如果期许明天的日出,更好好享受所处的黑夜,不管是有月光还是打雷下雨,甚至是闷热停电,以认真态度去迎接,想要的就蕴藏其中,祝大家天天开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