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常听到“什么样的父母教育出什么样的孩子”类似的话;也会听到“寒门难出贵子,成功可以复制”等言论;更多人倾向优秀的父母更容易培养出优秀的孩子的观念。这一系列的认知都在阐述“照镜子”式的教育,多数父母都会在孩子成长路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对孩子影响一生。
精神上的影响
很多孩子的性格不是天生造就,而是在生活中锻造的,让我印象极深的一句话是“有的孩子被童年治愈一生,而有的成年人却要一生去治愈童年”。
父母是孩子的执笔者,刚出生的婴儿犹如一张白纸,而这张纸的内容早期都是父母在填画。最近带孩子在小区玩耍,却看到很多孩子犹如父母的镜像,知书达礼的父母带出的孩子总是自信且善良,而一些暴躁甚至无礼的大人总是带着同样暴躁的孩子。
我的孩子两岁,由于工作原因常年跟我在大学住宿,接触的孩子大多数是大学生,所以和小朋友相处时他总是喜欢找比自己大的孩子。可能是受工作影响,他会在我办公室看我给学生们讲解或者指导学生工作,他也学会了给别人讲解,有小朋友看到他的摩托车会好奇,他就站在一旁叫别的小朋友怎么骑,每次看到他有模有样的给别的孩子讲解时总觉得好笑又欣慰,因为他这么小就会交流与分享,多亏了老师这段住宿经历。
但在一起玩的孩子们当中就有一个反例,我一开始不解,后来在当志愿者时见到他的父母后就觉得家庭影响很重要。
小区一群孩子玩耍时,总有一个小男孩去抢别的孩子的玩具,他的奶奶让他还给小朋友时他总是暴躁的打奶奶,还把小朋友东西摔地下然后在奶奶身上不断的哭闹,很多家长时间久了就让自己孩子躲着这个孩子走 ,因此很多家长对这个孩子印象深刻。因为疫情影响,全小区要做核酸检测,作为志愿者的我在这次检测中见到了这个暴躁孩子的父母。起因是因为这个孩子我认识,但是她父母我第一次见就多看了一下,当时他的妈妈正和其他志愿者有点争执,负责维护秩序和半个负责人的我上去调解,在了解情况后我真的有些明白这个孩子形成了那样的性格。原来是孩子的父母因为起晚了而导致争吵,在排队时不仅没带口罩,而且还在队伍中不顾其他人大声争执 志愿者过去询问登记信息还被骂,气不过的志愿者回了两句这个妈妈就不干了,所以才引起刚刚的场面。在一番劝说后孩子的父母一个继续排队,另一个上楼去拿口罩了,检测完后还在楼下推推搡搡,我当时有些心疼那个孩子了,这样的父母到底给了孩子什么?
孩子就是父母的镜子,父母的很多行为无形中就映射在孩子身上,潜移默化间就成了孩子的后天性格,所以去当一个好父母的第一步就是控制情绪。然后才是加分项,在生活中不断学习,给孩子塑造良好的榜样,共同进步。
物质上的影响
最近看短视频和一些文文章,总会看到“ABCD妈”,哈弗博士,贵夫人是她的标签,但同时她也培养出四个优秀的孩子 ,具体大家可以百度,总之不细讲她的故事了。但是不得不说,很多孩子的起跑线从出生就不一样,正如短视频中说“比你有钱的孩子还比你努力”,正如ABCD这四个孩子,正如青蛙公主谷爱凌,正如千千万万的这样的孩子。但是,我们也看到很多贫穷孩子考上清华北大的新闻,物质只是一小部分,更多是这些孩子背后有一群有思想,乐观积极的父母在影响着,所以父母对孩子的精神影响远高于物质!
总之,在很多时候,父母就像一面镜子影响着孩子的方方面面。当然也不能以偏概全,很多孩子也孤身成功,但毕竟父母是孩子成长路上的第一任老师,也让我们以镜正身,在孩子成长路上不缺席,不断进步,共同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