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仲凯
东京奥运会就要闭幕了,不难发现,和过去相比,国民对金牌、奖牌的期待与评价有了很大的变化,对奥运精神和人类命运有了更清晰的认知。
奥运会是竞技体育的最高殿堂,在奥运精神的传统格言“更高、更快、更强”的感召下,运动员的追求是拿金牌和破纪录,而国人们也会在升国旗、奏国歌的情境下与运动员一起感知家国情怀、民族意识、世界与“小我”的关系以及体育蕴含的奋进精神,愉悦于“力与美”带给人内心的丰盈满足。
自从许海峰在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一枪射落“零的突破”之后,中国体育健儿在奥运会和其他大型体育赛事上摘金夺银,极大的提升了民族自信心,也一度有“金牌至上”的论调和实际情况。拿金牌的运动员奖金大大的,而且荣誉和鲜花接踵而来,简直是名利双收,金牌选手越来越多,银牌、铜牌就更不会被记住了。更何况在举国体制之下,金牌运动员被培养出来了,幕后还有那么默默无闻的陪练员和服务团队,他们享受不到更多的荣光,甚至在一些地方退役运动员的基本保障也达不到。
为了获得金牌,不少国家违背体育规律和人性进行所谓的“魔鬼训练”,违背体育公平的精神让球、故意输球避开更强的选手,不惜摧残运动员的身体和意愿让运动员服用违禁药品,在打分项目上买通裁判、施加政治压力,破坏公平竞赛的原则,这样的金牌有意思吗?一将成名万骨枯,金牌挂在脖子上了,而泳池和赛道并不干净……得了金牌好像就有了一切,没有拿到金牌的运动员受到指责、批评甚至是辱骂。1988年,中国体育代表团兵败汉城 ,体操王子李宁微笑面对镜头的风貌非但没有得到鼓励和表扬 ,反而被观众说“你还有脸笑 ”,李宁无奈的说,比输啦,我如果不笑 ,难道要当众哭吗?
1968年的墨西哥奥运会上,坦桑尼亚运动员艾哈瓦里悲壮走完了马拉松比赛的全程 ,他获得了最后一名,但同样也获得了热烈的掌声 ,他坚持不住的时候完全可以退赛,但是他说:“我的祖国不仅是派我来参加比赛,而是派我来完成比赛的 ”。奥运精神的另外一句名言是“重要的是参加 ”,这句话被脱化成“重在参与”而被广泛应用 。体育比赛和人生一样,总要有第一名,也总要有最后一名,以体育和人的精神坚持到底,就是好样的。
由此,人们不应该那么关注金牌榜, 而可以更在意奖牌榜,在意更多的人参与进来,因为比较金牌而言 ,银牌和铜牌也是值得嘉奖的名次,来参赛就了不起,所有人的参与才是完整的盛会, 否则孤独求败、无人喝彩的寂寞,还有什么意思呢 ?
而另外一种相反的论调也是值得批评的。中国的金牌越拿越多了 ,很多人却感到“没意思 ”,甚至提出“金牌无用”论。面对中国的优势项目比如乒乓球,很多人担心中国的冠军如果拿的太多了,那么欧美人就“不玩儿了”,其实中国也只是在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上获得了一次金牌第一而已。回到更高、更快、更强上来 ,体育比赛或者人生,追求胜利难道有错吗 ? 人生从来也不是可以在“岁月静好”中快乐舒服的就可以混过去,谈何容易!
当然, 持这种论调的人可以认为成功的标准从来有多种,也可以云淡风轻的说,我就是“快乐就好” 。这不仅折射出在一部分人中流行、而不应提倡的“躺平”的颓废精神状态,同时也是混淆了竞技体育和全民健身的区别,打太极、踢毽子、健步走 ,这些大众运动当然是愉悦身心就好了,而竞技体育本来就是“文无第一、武无第二”的事情 ,有人把体育比赛比喻成和平年代没有硝烟的战斗,躺平了,那不就交枪了吗 ?东京奥运会因为疫情已经推迟了一年 ,全球那么多运动员和工作人员,甚至冒着生命危险去参赛 , 他们难道不是为了奔赴心中的精神和梦想吗 ?
奥运精神也是综合展现一个国家的整体实力和精神风貌的最好舞台。在这次奥运会上,“更高更快更强”之后被加上了“更团结”,也是因为只有在奥运会上,不同国家、民族、肤色的人们才可以欢聚一堂,共襄盛举。我国的体育文化里还有“友谊第一、比赛第二 ”的说法,这也和我国的传统文化一脉相承。竞争,从来为了胜利,也为了团结和和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