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七七、下后,不可更行“桂枝汤”;若汗出而喘,无大热者,可与“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
下之后,不可以再吃桂枝汤,这是经方的原则。因为已经被攻下,肠胃津液没了,再开桂枝汤,津液会一伤再伤。
“汗出而喘,无大热”是麻杏甘石汤的使用时机,喘亦包括咳,舌苔黄。病人的表会一直流汗是因为胸腔里的热太盛,津液已失,肺开始发炎了。
若无汗大热,即是大青龙汤。大青龙汤来自麻杏甘石汤,再加上桂枝、生姜、大枣。临床上天气一热就喘,即是大青龙汤。
如果没有伤到津液,照样可以用桂枝汤。比如便秘很久了,攻下后,大便一清掉,“急下存阴”,津液一回头,本来燥渴的现在不渴了,后得了桂枝汤证,还用桂枝汤。
一七八、“太阳病”,外证未除,而数下之,遂协热下利,利下不止,心下痞鞭,表里不解者,“桂枝人参汤”主之。
误下后有两种处方对付两种不同症状:
1、热利:葛芩连汤
2、寒利:桂枝人参汤
桂枝人参汤方:
桂枝四两,甘草四两炙,白术三两,人参三两,干姜三两切。
下利一定伤到肠胃的津液,用人参去补津液,可用党参代替。白术健脾整胃、去湿,去关节、肠胃的湿,一般的下利选黄土炒过的白术,严重的下利选赤石赭炒过的白术。
桂枝行阳,加强心臟的力量。肺法象天,把心火下降到小肠(心遗热小肠),寒利时小肠的火没了,故用桂枝,严重时可用炮附子。桂枝还用于发表,因“外证未除”。
把炙甘草干姜拿出来就是甘草干姜汤,肠胃虚寒的时候一定会用到甘草干姜汤。
用量及煎煮法:
桂枝4钱,人参3钱,白术3钱,炙甘草4钱,干姜3钱。九碗煮三碗,桂枝后放,煮一会儿即可,每隔6小时喝一碗,晚上再喝一碗。
桂枝人参汤用的时机:寒利兼有太阳表证。
如何区分寒利和热利?
·热利:口渴、舌苔黄、下利臭、尺脉数、胃不难受
·寒利:口不渴、舌苔白、下利清谷、尺脉细弱、胃难受
一般人都认为胃痛是有炎症,发炎在中医里是热,但为什么寒利也会胃痛、难受?因为肠胃虚寒掉了,下利后里面没东西,津液也没了,胃壁黏在一起了,所以会难受甚至痛,这时候用桂枝人参汤让它解开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