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空的妙用

老子曰: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翻译过来是这样的:

天地是不讲仁义的,它把万物当成刍狗(用草扎成的狗)一样对待;圣人也是不讲仁义的,把老百姓当成刍狗一样对待。

天地之间不就像是一个巨大的风箱一样虚空吗?把风箱拉得越快,从风箱中涌出来的风就越多,真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啊!

话说多了没有用,不如安守本心。

天地和圣人对待万物没有分别心,一视同仁,此乃大仁,因为大仁所以不见仁。

道生养万物,又灭绝万物,该生自然生,该灭自然灭,该用自然用,该弃自然弃,一切都在自然之中。

圣人效仿天地,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天地不仁,是故圣人也不仁。

我以为老子此处所指“圣人”是上古时期的“五帝”。“五帝”只是部落首领,因其为人类作出了卓越贡献,被后人尊称为“帝”。“五帝”之说,《尚书》、《三字经》和《史记》表述各有不同,我在此引述的是《史记》的一家之言。

据《史记》记载,上古时期,自黄帝开始,继之后的颛顼、帝喾、尧、舜,被称为“五帝”,他们的贤明和美德为后世敬仰,以致成为人们心中的神灵,无论是皇亲国戚,王公大臣,还是黎民百姓,在祭祀活动中都虔诚地祭拜。

老子所处的年代正值春秋末年,各诸侯国为争夺地盘战乱不止,老子关心百姓疾苦,讽柬当今统治者,要做“五帝”那样的贤明君主。

虚空之用,是为妙道。空而后能容,清而后能静。虚空之妙用,是“无为而无不为”。

虚为静,用为动,动则为太极,太极分阴阳,阴阳相对峙,冲气以为和,和则生万物。“冲”是道的作用体现。

做人,守住了虚空,也就守住了清静,守住了清静,也就守住了德,守德即是守中。反过来说,守中也就是虚用。

虚用者,因为无私无欲,所以守得了真常,既得真常,直通大道。

虚用,既是道家文化的精髓,也是修行者们破除一切执念的唯一法宝。

心正而天地正,心空而万物皆备于我。

让我们安守住本心,去细细体会虚用的妙处吧!

图片发自简书App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通过简信或评论联系作者。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