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班,走在路上,不知怎么突然又想起了四个多月前丢失的那枚银戒指,一枚陪伴了我将近十年的银戒指。
那枚戒指是我大学毕业后,送给自己的第一个礼物。对于那时一个月只挣1300多块钱的自己,能拿出一百多块钱给自己买枚银戒已经是很奢侈了,因为交完房租,给了妹妹大学生活费,自己所剩也就几百块钱了。
十年的时间,自己陆续积攒了很多首饰。在所有的首饰里,它既不是那个最贵的,也不是那个最漂亮、最有个性的,而我却对它情有独钟。几乎每天都佩戴着它,甚至有时候睡觉都不会摘掉。十年的陪伴,它早已成为了我身体的一部分,直到现在,我还没有习惯它的丢失,总觉得食指空落落的。
之于我们每个人,物的价值真不单是它本身的价值,还有随着时间的流逝,它产生的人文情感价值。如果可以选择,我宁可丢掉的是其他很少佩戴贵点的戒指,而不是这枚银戒指,因为之于我它是无价的。
记得选这枚银戒指,是有一天下班自己闲来无事在山大南门附近闲逛,看到家新开的银饰铺子,就溜达进去了。在店里看了一圈,多是些俗不可耐的花纹型银饰,自己不大感兴趣。
而就在我转身要离去的时候,目光落在角落里一枚双环相扣的戒指上。这枚银戒指没有什么吸引人的花型,乍一看是引不起人注意的,但当我拿起它的时候 ,一下子喜欢上它独特的造型:两个戒圈交叉套在一起,一个戒圈是抛光亮面的,一个戒圈是磨砂暗哑的,两个戒圈靠着凹凸处连接合二为一。
我瞬间感受到它美好的寓意:相遇、相知、相融,我毫不犹豫地选择了这枚戒指,也借它对自己未来感情生活寄予了美好的希望。只是这么多年过去了,自己依然尘埃未定,多少有些遗憾。
在我常年的佩戴中,那个磨砂的戒圈慢慢地从暗哑变成光亮,以至于我都分不清哪个是最初的亮面戒圈,哪个是磨砂戒圈,它们真的就像一对经过时光打磨的恋人,彼此相遇、相知、相融。
一度这枚戒指,也成了我胖瘦时候的检验石了。每胖上几斤,手指头也会粗一点点,戴上一天戒指,晚上摘下去的时候,食指上会深凹进去一圈戒印,戒印的肤色都比周边的皮肤要白嫩出好多。每次戒指稍松动,知道这几天肯定是瘦了好几斤。
而丢失它前的那段日子,我瘦到九十三四斤,将它戴在食指上,都有些略微的滑动,戒圈已经与我的食指严重的不匹配了,可我还是习惯戴着它。
它丢失的那一日,因为一些事情,一整天心情都极其的糟糕,于是下班前就约了朋友一起吃饭聊天,想排解下压抑的心情。没想到下班时又突然下起了大暴雨,自己站在路边等了半个多小时,才打到一辆出租车,本来心情就不美丽,又是暴雨,又是等车,自己的心情近乎跌到零点……
和朋友吃完饭,去洗手间才发现戒指不知什么时候给滑掉了。我在餐桌周围、洗手间、餐厅走廊来回找了两遍,也没找见。我抱着一线希望安慰自己,也可能是掉在办公室什么地方了。可是,终究还是失望了,办公室里也没有寻见它,它确实是被我弄丢了。
我无比的失落,这是我第一次因为一件物而如此的伤心和难过。
我有想过重新再找枚一模一样的戒指,但是随着城市的道路的拆迁改造,当初买那个银戒指的铺子早就不存在了。我上淘宝网也搜了许久,不要说同款的戒指,就是近似款的也未曾找见。在想如果那间铺子还在就好了,多少还会有些希望。
想到,在欧洲、日本总有上百年的老铺子在传承着工匠精神,他们可以是一家三代人,服务着千万个一家三代人。从他们那里走出去的物件,即便过去半个世纪,依然可以售后,依然可以寻到踪迹。
想起徐静蕾拍演的电影《有一个地方只有我们知道》,兰心的孙女金天凭着兰心留下来的白色披肩,在布拉格的一家老店,找到披肩的购买人约瑟夫,并了解到他的一些信息。
这种百年传承的老店,它承载的不只是物的印迹,它还见证和串联着无数个人的故事和记忆。
有个姐姐习惯给自己买的每一个物件都拍上照片,然后存放在QQ相册里,她说它们承载着自己的记忆,是自己生活的一部分,即便有一天它们陈旧了或者说是不小心给弄丢了,还好有这些留存的图片来提醒着自己,它们曾经在自己的生命里出现过,陪伴着自己走过某一段路,或者某一段心情,一个物件不单单只是个物件,它承载的是一个人某个时空之下的心情、记忆、认知和审美……
而将近十年的时间,我却从未有过念头给它拍一张照片作为永久的记忆留存,可能在我的意识和潜意识里从未想过有一天自己会不小心把它给弄丢了,总觉得它会伴随我的一生,直致我生命的谢幕。可事实上,我终究还是把它弄丢了。它让我明白不仅人和人之间讲究缘分,人和物之间大抵也是有缘分,有分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