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幸福的另一种定义。
幸福是一个经久不衰的话题,更是人们孜孜不倦追求的东西。幸福也是一个哲学话题,更是哲学家、心理学家想探讨清楚的事情。关于幸福有很多定义,今天这篇文章要说的,是开创了个体心理学的先驱阿德勒的观点。他认为,幸福是一种勇气,一种敢于直面人生课题的勇气,一种敢于被别人讨厌的勇气。
阿尔弗雷德·阿德勒是奥地利精神病学家,也是一位思想家和哲学家,他与弗洛伊德、荣格被并称为“心理学三大巨头”。
《被讨厌的勇气》是日本哲学家岸见一郎和自由作家古贺史健共著的关于阿德勒思想的书,采用青年和哲人对话的形式论述观点,论证详实,内容浅显,易于理解。全书以阿德勒心理学为基础,探讨了幸福是什么,为什么得不到幸福,怎么才能得到幸福。
二,人为什么得不到幸福?
幸福的反面是不幸,不幸是怎么造成的呢?或许你会说,过去经历了一些不好的事给自己造成了不好的影响。但是阿德勒心理学不这样认为,他认为,不幸是个人的主观选择。
什么是不幸?收入低、长相不好、能力一般等都可以被人们认为是不幸,会觉得如果能变好一点,一切都不同了。阿德勒思想把上述人们如何看待世界,又如何看待自己,如何赋予这些意义的方式汇集起来称为“生活方式”。
生活方式是一种价值判断,是人的主观选择。简而言之,你怎么看待一件事,它就是什么样的。所以,你认为自己不幸,你就是不幸的。
但是主观判断并不是客观存在,所以所谓的“不幸”并不是真的不幸,而是一个人自己亲手选择了不幸。
人为什么会选择不幸呢?因为他不爱(讨厌)自己,总想变成别人。那种我好羡慕XX的想法,和我要是像XX一样就好了的想法,都是如此。
那么人为什么会讨厌自己呢?因为处理不好人际关系,无法从人际关系中获得快乐和收益。阿德勒心理学认为,一切烦恼都来自于人际关系。
人际关系包括三种:工作、交友和爱的关系。好的关系是人与人之间平等、互助、相互成全,但是因为从小受赏罚教育的影响,很多人不自觉地会在人际关系中相互比较,比较就会分高下,所以经常会产生不好的价值判断,比如自卑、自负。
自卑是觉得自己比别人差,自负是觉得自己不比别人差,但是这两种情绪都是在用竞争的思维与别人相处,自然容易带来冲突。为了避免冲突,人又会不自觉地去寻求认可,如此一来,自己的人际关系不是竞争冲突,就是认可顺从,当然感觉不到轻松、快乐和幸福。
三,怎么得到幸福?
阿德勒思想认为,人际关系是人的烦恼之源,同时也是幸福之源。想要获得好的人际关系,出发点是分离课题,而终点在于找到“共同体感觉”的状态。
课题分离就是要分清自己的责任(即课题)和别人的责任,不要相互干涉。比如,害怕与人深交的人总是担心对方不喜欢自己,但是愿意踏出友谊第一步是自己的事情,而愿不愿意接受却是别人的事情,如果总是把别人分内的事情拿来考虑,无论如何都不敢行动,这就是分不清人生课题。
分清人生课题以后,还要找到“共同体感觉”,它的意思包括三方面:自我接纳、他者信赖和他者贡献。分别是,接受真实的自己、不附加条件的信任别人、对别人有价值。
要找到共同体感觉,就要学会建立横向关系,就是把别人当做平等的伙伴看待。这个前提是接受真实的自己,不讨好别人以求认可,也不与别人竞争以分高下。比如,学生在班级里不与其他同学比较分数高低,只和自己比较,这样就没有谁比我考得好我嫉妒,和我比谁考得好我骄傲的心态了,就能很好的建立友谊,给自己创造愉快的人际关系。
《被讨厌的勇气》中说,阿德勒心理学有两个基本原理:辨别人生课题和建立横向关系,这两个方法分别对应上面的起点和终点,是可以助人获得幸福的途径。
课题分离助人解绑责任,轻松上路;横向关系助人学会协作,体会价值。除此之外,还要聚焦此时此刻,享受当下,认真生活,真正做到不念过去,不畏将来。
书中说,人生并不存在普遍性的意义,人生的意义是由自己创造的。而要创造意义,就要定格在当下,转变生活方式(即价值判断),通过认真过好一分一秒去铸造生活的意义。
《被讨厌的勇气》中表述的观点不止这些,青年和哲人的论战是前后连贯、相互辅助论证的过程。从这些步步深入的言论中,我看到阿德勒心理学主要关注人的自我价值,相信人的主观能动性,更相信人具有改变一切的勇气。
所谓的幸福,就是有获得幸福的勇气,这种勇气,不仅包括直面人生课题的勇气,还包括不惧怕被别人讨厌的勇气。
直面人生课题并能进行课题分离之后,人就能分清我是我,别人是别人,我如何去做自己,别人没有干涉的权利。不怕别人如何看待自己,才能真正做自己,才有勇往直前的勇气,这是对人而言的自由,也是追求幸福的正确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