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晨醒来,一缕阳光从窗帘的缝隙中清清浅浅透进,恍如还在昨日的纷纷雨帘中,一个好天,终于迎来了一个好天,有阳光的日子,空气中都有暖暖的阳光味道。
到底有了夏天的样子与气息。
毕竟今日已经是大暑节气了。
公历每年的七月ニ十二日到ニ十四日,太阳位于黄经一百二十度时,是大暑节气。
大暑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二个节气,是夏天的第六个节气,也是夏季的最后一个节气。
大暑通常都在“三伏天”里的“中伏”前后,算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
大暑来临,夏天就到了最为嚣张的时候,灼热的阳光铺盖天地,要把大地烤熟。大暑对应《周易》中的“遁”卦,“遁”是退避,是躲藏。人人都希望能躲藏起来,逃避暑热。
大暑的热,不仅是骄阳在上,还因为湿气浓重。大暑前后,湿透。闷热和湿热,让人仿佛人了蒸笼。
每年的这个时候,都是一年中最难熬的日子,小的时候,没有空调,大家晚上都会出来乘风凉,铺一张席,躺在席上数星星,那时的天空,湛蓝湛蓝的,晚上的时候,墨黑的天空都是繁星点点,数来数去,总也数不过来。
还喜欢在满天星斗的夜里,听一个摇着扇子的老人们讲狐鬼的故事,每每背脊发出凉汗,不敢睡觉。
那时大气候也不是很热,一个夏天,转眼就过去了。
记忆中的自己,最喜的就是夏天,可以放很长的假,可以吃很多的水果,可以穿漂亮的裙子,还可以出门旅行。
可惜,现在的自己,已经不太喜欢夏天了。
大暑有三候:
一候,腐草为萤
古人以为萤火虫是腐草变成的。其实,是萤火虫把卵产在枯草上,大暑的时候,萤火虫卵化而出,导致古人产生了这样的误解。“轻罗小扇扑流萤”,萤火虫是大暑迎接立秋的使者。
二候,土润溽暑
溽是湿。湿气浓重,天气闷热,土地潮湿。“冬不坐石,夏不坐木。”放在室外的木椅木凳,雨淋露打,含水分较多。表面看是干的,经太阳一晒,向外散发湿气,大暑节气,不要长时间坐在露天的木椅木凳上。
三候,大雨时行
湿气积聚,时常会有大雷雨出现。大雨驱散暑的湿热,逐渐朝凉爽的秋过渡。
“萤火虫,打灯笼,照到西来照到东。”
萤火虫的尾部能发出一闪一闪的亮光,它总是夜晩出来,把夏天的夜晩装点得很漂亮。
小时候,放暑假的时候,总会有很多小伙伴一起玩耍,晚上的时候,每次都会把萤火虫看成是鬼火,在夜晚的时候,一闪一闪的,闪烁着点点萤火,忽明忽灭。
那时的我们,看到这样的萤火,就会想到那些鬼故事,大家做作鸟兽散,一哄而散。
如今再也看不到古人说的“腐草为萤”的景象了。空山飞流萤,看萤火虫飞出草丛,飘摇双翅,只怕也是写在书中的优美文字了。
只是还是喜欢那首:萤火虫。
“萤火虫萤火虫慢慢飞,夏夜里夏夜里风轻吹,为夜路的旅人照亮方向,短暂的生命努力的发光,让黑暗的世界充满希望……
一个萤火虫飞舞的夏夜。
夏天的诗,总有很多的韵味,喜欢这样一首诗:夏夜追凉
宋代:杨万里
夜热依然午热同,开门小立月明中。
竹深树密虫鸣处,时有微凉不是风。
夏季的午后,白天很热,晚上跟白天一样酷热难耐,推开门走到月光下站一会儿,远处的竹林和树丛里传来很密集的虫子的鸣叫声,突然感觉到了一丝清凉,但这并不是凉风,大概只是静中生凉而已。
俗话说:“春吃芽、夏吃瓜、秋吃果、冬吃根。”夏天各种瓜类蔬菜、水果真是太多了,如黄瓜、丝瓜、南瓜、西瓜、香瓜、哈密瓜……
小的时候,最爱吃的是香瓜,甜甜糯糯的,西瓜是吃厌了,可香瓜怎么吃都吃不厌,可惜现在再也吃不到小时光的香瓜味了,所以自己也就再不爱吃香瓜了。
今日熬了百合莲子绿豆汤,清火解毒,很是惬意,美美地喝了一碗,夏天的味道越来越浓。
太阳艳照,果然是个高温天,今年夏天的第一个高温天气。
大暑时节,其实阴气正在积聚,秋正伏藏在湿热难耐当中,等到出了“三伏”,秋就要驱逐残夏了。大暑虽然难熬,但伏藏的秋给人带来希望,一年一度最爱的秋,就该上演它的精彩了……
2020.7.22
14: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