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根除伴侣那些让你讨厌的行为,今天来触动认知碎片,帮助你对一切不喜欢的行为say no.
日常生活中,在所难免的伴侣身上总会有些特质让你忍受不了,比如邋遢、迟到、撒谎、妈宝,再比如你现在脑子里想到的答案。
大部分人面对这些问题都犯了原则性错误,嘴上抱怨,行为上妥协,用普通话来说,纯属活该。
那什么是正确的应对方式呢?打个比方约好看电影,伴侣迟到半小时,如果你继续和他看完这场电影,即便抱怨他一整晚,他下次甚至可能迟到1小时,而如果你不带有一丝的情绪终止了这次约会,用行为去警告你对他的不满,那么在下次大概率不会迟到。
逻辑上很简单,儒家的知行合一嘛,你不喜欢的任何事情,用行为去告知对方,我相信很多人都听说过这个简单的道理,但是为什么每每关键时刻用不上,这才是今天这篇文章要探讨的。
原因有二,第一,很多实用的道理你觉得不高级,而高级的道理你又不会用,什么意思呢?现在网络上对于亲密关系的解读,一会儿实用心理学,一会儿行为心理学,九型人格还没搞明白呢,MBTI又出来了,一个比一个高级,所以那些看似实用的道理,你根本看不上,而高级道理虽然看着醍醐灌顶,但到用是你却想不起来,为啥呢?
这就像是你不能对刚搞明白勾股定理的人去讲量子力学,因为他的思维知识体系接不住啊。每个人的知识体系就像一张网,上面有无数个点连接而成,不同的是认知水平高的人,它的点已经非常密了,而很多普通人整张网能连起来的区域是非常有限的,所以有些道理虽好,但是他无法连接到你自己的认知网里。
因此我觉得这个世界上最愚蠢的事情就是找各种名人去要书单,因为那些在名人看来,可能特别热血沸腾的书,在你这里也许是极其的晦涩难懂。
而什么是最好的认知呢?答案就是能够触动你思维认知网边界的知识,很多人管它叫触动认知碎片,就像我们前面提到的那个实用技巧,虽然没那么高深,但是不是觉得非常好理解呢?
如果是的话,它就在你的知识网边缘,而你如果不尽快运用它一样会溜走,因为人类的脑容量是有限的,日常生活中,你刚想做一件事情,结果中间你拿了个快递再回来,那件事你可能就忘了,更别提知识了。
罗振宇老师曾经讲过,一旦读到有用的知识,他必须马上把它缝到自己的知识网体系里,而最好的方法就是去实践。
所以下次无论谁的行为让你不舒服,不要抱怨,而是用你的实际行动展示你的底线,不要再等了,马上立刻去实践。
所以恋爱需要逻辑,不能只靠蛮力。
情感世界里解决方案提供者,任何情感问题记得来找我。下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