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帝为你关上一扇门的时候,同时也会为你打开一扇窗。”
不要拒绝生命中任何的呼召,若不尝试,永远不会知道那扇窗外是什么在等待我们。
背景故事
笔者是一枚土生土长的中国土鳖,没有任何的国外留学和游学经历,平时生活也没有太多可以英文交流的机会,所以英语水平尤其是口语一般。去年换工作时,误打误撞进入了一个以外籍华人精英为主的团队工作,工作语言以英文为主。
老实说,入职前及初入职的一段期间,笔者的内心一直处于忐忑不安的状态,很焦虑怎样才能与外国老板还有外籍同事无障碍沟通,顺利完成工作。在这个问题上,面前有两座大山需要逾越,其一便是语言障碍,另一个则是更深层的文化差异。
相信你们也会很好奇如何克服这两大难题,接下来且看笔者如何翻山越岭,顺利融入。
第一道大山:语言障碍
沟通本身是一件很难的事情,值得并且需要每个人一生去学习,而语言作为沟通的媒介,更显得尤为重要。
笔者母语并非英文,而组里几位同事的母语也非中文,因此由于语言带来的沟通不畅和误解无可避免。
无法避免并不意味着此事无解,在团队一年的工作经验告诉我,语言问题带来的影响程度,关键在于当事人所持有的态度。
首先,评定内心的不安。
如何平定呢?这要感谢我那位做翻译的好闺蜜。
当我把自己对语言方面问题的担忧告诉她的时候,她给我分享了她当时所在迪士尼的故事(没错,就是现在每天游客爆满的上海迪士尼)。在上海迪士尼建造期间,迪士尼从美国外派了很多外国工程师和设计师,但同时整个工程也会有中国的工程师和设计师等,这些中国工程师和设计师的英文也很一般。但是,中外工程师很多时候在讨论专业问题时,其实都不需要用语言交流很多,只是比比划划和眼神交流就懂了,闺蜜调侃说这样下去的话自己的饭碗要丢了。闺蜜的故事告诉我们,要相信自己在工作上的专业性,不要因为语言问题而胆怯,语言障碍在工作面前没有那么严重,笔者的经历也证明了,50%靠猜基本八九不离十。
其次,积极沟通。
如果想要更好地减少语言障碍对于工作的影响,就需要在沟通上持有更加积极态度。Speak out!不怕出错,外国人通常更喜欢直截了当,因此主动与老板沟通你的想法,会使得问题更加容易解决。
曾经在做某个研究报告的PPT时,老板想要的和我做出来的不一致,我采取了反复沟通的策略,努力挖掘真实或者说是深层需求,虽然过程艰辛,但最终效果达成,大大提高工作效率。正是因为此事,我们团队也产生了一个“你明白吗?Emily”的梗,不止是老板,同事们也经常会用。
工作一段时间后,我发现在项目上与老板的讨论交流较少,很多想法得不到及时沟通,可能会对工作质量和效率有一定影响。于是主动跟老板讲,希望可以在项目上多多沟通,及时了解进程和想法,他很开明地接受了这个提议,之后的工作越来越顺利,如鱼得水。
最后,多学多练。
最后的最后,还是要强调一点,学习是一件需要坚持到底的事情,不管何时。如果想要能够彻底融入跨国团队,职业发展上有良好的提升的话,需要在学习语言上下功夫。不管是在工作上的交流沟通,还是工作外的hang out,语言总是拉近彼此的一道不二法门。
第二道大山:文化差异
相比语言问题,对笔者而言,文化差异相对来说影响不是很大,文化差异更多地反映了人的三观,较为个人,更容易共存。
之前网上流传的一系列中西方文化差异对比图,让人在忍俊不禁的同时对文化差异这个命题有了更深的思考。处在一个跨国团队中,笔者应该有一定的发言权,最直观的感受到的主要是以下几点(图片来自于一个德国老外的眼中的中西文化差异,蓝色表示西方,红色表示中方)。
在图1的个人观点表达方面,西方倾向于简单明了,直奔主题,而含蓄的中方则会绕很大的圈,让人云里雾里。
一个简单的中文八级试题,可窥一斑:
题目:
领导:“你这是什么意思?”
小明:“没什么意思,意思意思。”
领导:“你这就不够意思了。”
小明:“小意思,小意思。”
领导:“你这人真有意思。”
小明:“其实也没有别的意思。”
领导:“那我就不好意思了。”
小明:“是我不好意思。”
问:他们什么意思?((╯‵□′)╯︵┻━┻)
其实在第1点和第3点上,我还是挺欣赏老外的,中国人的生活太压抑了,心理负担很重。在团队的影响下,我的生活态度也发生很多积极的改变,例如:主动表达自己的想法,主动与别人交流沟通,多运动健身释放压力。
写在最后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挑战与机遇从来都像一朵双生花,跨国团队的工作于笔者而言,很有挑战性,正式因为这种hard模式,使我受益良多。不仅是在语言学习和专业工作上的收获,更多的是思考方式和生活态度的转变。
多元文化的浸润,思维火花的碰撞,增长见识,开拓眼界,也告诉着笔者:世界那么美好,不拒绝生活的每一个可能,每个人,都值得被温柔对待。
本文作者:徐婷(点融黑帮),目前就职于点融网strategy部门,担任项目经理。曾经从事过审计和管理咨询工作,出于对互联网金融的兴趣,加入了点融网。喜欢瑜伽和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