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社聚餐
中一年级有三个人入选文学社,除我之外,有中一一班的才女郑波,中一二班的卢茂才。加上原来中二年级的两位学长吴小志和蒋淑欣,我们三男三女一共六个人。文学社的成员不固定,有来的,就有走的,每年都在变化,只有梦华社长时间最长,入学就在文学社,不过升到中四也得退出了。
文学社的工作很轻松,一个月出一本期刊,期刊的名字叫《粮苑》。我们会从学生的文稿中选择一些优秀稿件,按照不同文体和类型,校定文字编排板块,学长和社长审定。最后环节把蜡纸铺在钢板上,用铁笔刻字,再涂上油墨进行印刷。因为设备简单,操作方便,成本低廉,印刷质量相对来说不高,所以我们每一期刊物印刷的数量都不多,大概是20余本。除了送校主要领导之外,其余的都发到各班级。
我和卢茂才刚入社主要工作就是铁笔刻字,其余人选稿,编辑排版。我们近水楼台,刚入社的时候激情满满,也会写一些短文之类的,发到刊物上,捧着泛着油墨香的文字,也颇有成就感。
元旦前一个周末晚上,梦华师姐请我们聚餐。地点是校门外斜对面的一家小饭店,也是一个夫妻店,顾客以学生为主,饭店名字叫武家小吃部。饭店都是家常菜肴,主打经济实惠。夫妻二人一个前台一个后厨,年龄都不大,私下和学生们混的很熟,有什么事找他们帮忙,夫妻二人很热心,是深受学生喜爱的校外几个饭店之一。
从校门口出来是一条大街,穿过大街走几步就到了饭店。店里有三张圆桌和一张方桌,其中两张桌有学生在吃饭。我们进来时,老板娘正端菜从厨房里走出来,见我们一行人进来,她先将菜放到其中一张桌上,说道:“你们的菜齐了,要喝啤酒自己拿,散装白酒在桶里,都在那个墙角。”接着用手指示意了一下放啤酒的那个角落。转身张开一张笑脸迎向我们,道:“梦华你们来了,在里屋那个大桌。”说完摆了一个请的手势。梦华师姐笑着说道:“武姐,我就不点菜了,你掂量着让大哥做六个菜一个汤,我们三女三男,如果有忌口再告诉你。”叫武姐的老板娘含笑应承着:“好的没问题。一会就好。”贴着后厨有一条狭窄的过道,我们跟随梦华师姐身后,排成一个小队向后面走去。
后面一个房间仅有前屋一半大小,还盘了一个土炕,是夫妻俩晚上睡觉的地方。从屋棚低矮斜斜的角度看,后屋是从后厨接出来的偏厦子(东北方言),这在北方很常见。屋中央一张圆桌,坑上一张短腿圆桌,与前厅隔着一段过道两道门,后屋很安静。
梦华师姐招呼我们在地面圆桌旁高背椅上坐下,伸手去拿桌中间的暖水壶,被一旁的卢茂才伸手抢了去。大家坐好后,都把桌子上倒扣在小碟上的玻璃杯倒过来放在桌子上,卢茂才给大家一一倒上白开水,看热水不多了,便拿着壶去前边灌热水。
待卢茂才回来坐下,梦华师姐看了一圈众人开口说道:“今天我做为老大姐先说几句暖暖场。今天是我们文学社新老交替后第一次聚餐,很高兴认识几位优秀的学弟学妹。因为我们都有相同的爱好才走到一起,相遇就是缘分,希望我们珍惜这段缘分,彼此守望相助,一起成长,共同进步。今天是新航程起点,也是扬帆启航时刻,愿我们不负青春韶华,以梦为马,不留遗憾,顺利渡过四年美好时光,最后划上一个圆满的句号。”听得我一阵小激动,跟着大家一起鼓起掌。梦华师姐朝向两位学长,眼神示意他俩也说一说。蒋淑欣先说道:“我们现在是一个小团体,也是一个小家庭,家长就是梦华姐,在这里我们要团结一致,互爱互信,有什么不懂不会的,可以先问我和吴小志,也祝大家在将来会越来越好!”吴小志是一个内向又沉稳的男生,带着一副黑框近视眼镜,他朝向大家点点头,表示一切尽在不言中。我和郑波一致推举卢茂才代表我们仨讲话,卢茂才稍稍扭捏一下,说道:“我不会说什么,首先感谢梦华姐和两位学长,认可我们并进入文学社这个团体中,我们一定不会辜负大家的希望,把工作做好。然后就是一定会做到团结友爱,和睦共处,请哥姐们放心。”
老板的手艺很不错,家常菜做的地道可口。我们要了一瓶玉米烧,我和卢茂才各自喝了一杯,剩下的都劝给了听说很能喝的吴小志,三位女生只分摊了二瓶啤酒,也就不再喝了。在我不经意侧身时,见身旁的郑波鹅蛋脸上早已飞上两抹驼红,不时用手抹一下。我低声问道:“是不是酒精过敏呐?”她小声说道:“嗯没事儿,一会儿喝点水就好了。”我低头扫视了一下大家面前的碗碟,感觉都吃的差不多了。这时蒋淑欣开口说道:“师姐我先走一步,衣侠让我写一篇元旦联谊舞会的通稿,我忘记了才想起来。”衣侠是校文宣部的部长,蒋淑欣是副部长,学校要在元旦当晚举行联谊舞会。梦华师姐听后看向我们,说道:“你们吃好了吗?如果吃好了,现在开始就自由活动了。”我们齐声应道都吃好了,便起身找自己身后的外衣,穿戴好后,陆陆续续从后屋向外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