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1 报名
5月6日上午收到精读主题营的招募通知,然后看到打卡内容,不仅有复盘(这个必须有),还需要写逐字稿,有点犹豫的。怕自己完不成,雅萍说,没关系的,提前准备。好吧,于是下午果断地选好书,写申请,交押金。当天晚上就报名成功了。
之所以如此果断地报名,是因为不想让自己有后悔的机会。我这种陀螺似的人,不逼自己一把,永远不知道自行往前走。况且,有那么多的老铁同行,怕什么呢。所以没有犹豫了。
5月11日下午,在路上练车的我,没有看手机,当我着急忙慌,从练车点赶到学校去接哥哥时,还是晚了10分钟,错过学校开场节目的亲子舞蹈(因为周末的母亲节,学校提前搞了个活动)。再看信息的时候,看到手机屏幕上当前显示:【X排X班班长申请】字样。我知道班已分好,然后立马爬楼找班级,报名,就怕晚了那么一步。因为我知道,申请班长,感受会不一样。要让自己成长,就得努力付出。
002 打卡计划安排
书单中有《跃迁》、《好好学习》这些书,可是我都吸收不了。于是,想着挑了一本更贴进自己生活的书——《少做一点不会死》。单从书名看,不建议人们去“多做”。所以对这本书挺好奇的。11号收到书,通读了一遍。
全书18个章节。想法还是像以前一样,第一天写个总括,每天两章节,刚好9天。那么10天打卡内容就齐了。可是写了第一天以后,发现这本书并不适合这样写。因为全书分为两个大的部分。
第一部分,书中给出的六大原则:自我设限、抓住重点、化繁为简、集中精力、养成习惯、小处着手。
第二部分:实践。也就是说从第七到第十八章都是围绕这六个原则给出的行动指南。
然后赶紧把自己的计划调整,那就每个原则写一天,后面两天再写自己特别有感触的清理环境,减少承诺两个章节。最后再来个“总结”。
最大的好处就是,学习“少即是多”。
10天一本书,每天输出,算下来大概也有6500字了。从来没有试过,读一本书能写出这么多的感悟什么的。于我而言,我觉得也算是一种进步吧。
期间问过Helen:你是怎么计划写这10天的呢?她说:我是分为时间管理、信息管理、情绪管理~~耐心地和我分享她对于这本书是怎么安排的。Helen很温暖,而且特别细心。每次问她问题,都会给出特别好的建议。
有一天上午,我发她信息,她没有即时回复我。下午回复我时,她说:小兰,不好意思,有事忙着没回复你,不过我都记下来的,跟着发来的是一张,她用便签写好的回复小兰XX问题的图片。那一刻,说实话,很感动,很感动。
在读书营,遇到你们,何其有幸。
003 3排4班的班长
说到班长,相比其他班长,我做得太少。11号就建立自己班的小群了,但是12号,直到13号,我也没怎么和班里的老铁们沟通、互动。做活一个社群不容易,需要花心思。
直到19号,竹子让班长写每日感动,去向老铁表白时,我才意识到,我为他们做的太少太少。谢谢你们对我的包容与信任。
看到别的班级早早打完卡,拿到流动红旗时,说实话,心里不想拿,是假的。我也希望我们班有一天能拿到流动红旗。然后我和班里的老铁私聊,发现也许我对他们要求太高了,我得考虑他们的实际情况与感受。于是,在放弃这个想法后,就是希望全班打卡成功。
最后,即使我们班没有得到流动红旗。但实现了全班打卡成功,这也是可喜可贺的。
(因为在自己努力完成打卡,最终被告知打卡失败的时候,心里是非常失落,非常难受的。上一期主题营有老铁,就出现了这种情况。在他们和我聊到这个事情的时候,我能深深感受到他们的难过。因为看重打卡成功与否,觉得比失去两张毛爷爷理更重要。)
在这十天里,我收获到老铁们的热情,感动。看到了他们的努力,坚持。
004 点评
有幸加入点评组,尤其这次打卡,每天给1个班的打卡文评优。以及自己班的老铁点评,让我学会判断文章好与否。看到一篇文章,马上可以在心里给出评分,这篇文质量怎么样。
首先一看到某篇文章,就有一种能抓住我心的感觉,有吸引人往下读的欲望。结构、逻辑、语句、用词等各方面(虽然自己还是写得很烂)。但是在自己写的时候,就会注意这些问题点,刻意练习。
透露一下我的大实话,因为我看的速度比较慢,再就是思考能力也不怎么跟得上。所以平时一篇文章,我都是粗粗的看一遍,有点印象。至于到底怎么样,我并没有去细细体会。
而想要点评,就得好好看,看完思考:这篇文章哪个点写得比较突出,写得好不好。为什么好。
我想说的是,幸好我又继续约,并没有放弃这次的主题营。感谢读书营这个大家庭,感谢大家的无私付出。让我收获很多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