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一个明确的时间点,开始喜欢这个有名的女老生. 如果说京剧,从小就听,”被迫”的那种,也知道些行当,知道些角儿,也知道她的名字.
一个老女生,既没追过帅哥,也没追过偶像,为什么拜倒在她的长衫下,掰弯在她的眉眼间?
一直以为,唱戏的千千万,唱得好的数不完,再加上艺术本来就是仁者见仁的事情,很难说谁是最好。她不一定是唱得最好的,但一定是自带光环人格魅力闪闪亮的那一个。
开始喜欢她,空闲时间看她的访问,碎片时间听她的课,随时随地听她的歌,周末沐浴更衣看她的戏。每天的“朝夕相处”不知不觉走近了她,“我的世界从此多了一个你” ,天天伴我左右。直到参加录影,跟她十几米的距离看她一举一动;跟她十几厘米的距离合影签名,看着照片和签名,顿时有种强烈的感觉,眼前这个人冷冷的离我好远,竟然有些悲悲凉。再次看她,依旧喜欢欣赏,不过她原本是她,我依然还是我。无非,她,一个真实的美好的存在,证明还有一种如此的方式生活着;我,也希望用一种自己的美好生活着,其中包括欣赏她。还是会去听她的讲座看她的戏,甚至想去看看她的学校她的单位,仅仅是丰富我的世界,尝试我的尝试,点缀我的生活,与她无关。
更喜欢戏中的和真实生活中的她,不做作,不迎合,不卖弄,不讨好,不谦虚,不掩饰。而娱乐节目中的她,像是为了观众喜欢而塑造出的一个有文化有个性,更“撩”更妥贴更面面俱到的明星。更喜欢早些年她的博客和微博,写的是心声,是感悟,是真情,无异于你我他的真情实感,看到的是普通人一般的生活;现在的微博,更像是节目预告,行程通知,更像是提供给粉丝的追星线索或遐想,却看不到本人了。在录影时最后一幕印象深刻,从下午2点录到凌晨4点,最后在台上ending时,第一个冲下舞台,满脸疲惫毫无掩饰地皱着眉急匆匆地第一个走回后台。在此刻,身心俱疲时条件反射般地自然流露出的才是最真我。当时看着有些同情,也有些不解,这是何必呢?为了没有必要吸引的人群进入了没有必要踏入的圈子。角儿,从某种程度上应该高高在上,远远观瞻,不闻不问地做自己;走近了,看清了,便不珍贵了。角儿,在山顶毫无保留地做最真实的自己,自然引来欣赏者在山脚仰望;如果为了吸引更多人走下山来,周围人群簇拥,仰望改为平视,犹如我们彼此,那还找得到角儿在哪儿吗?我愿意在心里筑起这座山。不仅她需要这种距离感,我也需要仰望。
庆幸她比我大5岁,提前5年走我即将要走的路。人长大了,容易找不到方向,不再有学校教育体系引领,也没有家长的说教,如果一个人的话,连生活的牵绊也没有,自然也没有顺理成章的任务。眼前一片广阔天地,也是一片烟晕朦胧。找一个参照物,一个目标,一个灯塔,一个寄托,一个方向,未必能够达成,至少可以起步,遇到迷茫,抬头看看还能继续。希望像她一样,找到可以陪伴一生的追求;希望像她一样,踏实认真地做所爱的事业;希望像她一样,精神饱满地尝试新鲜;希望像她一样,得到物质和精神的双重富足。在她身上总是能隐约找到一丝自己的影子,从而也希望看到自己的一丝希望。有时想到她也是近40岁的大姐时,还略感难过;有时甚至有私心地希望,她一直一个人,至少可以证明一个人也可以过得很好。
她的形象清净,饮食吃素,认识她后,感觉我对物质的追求也寡淡了很多。健身坚持了一段时间,近来对饮食也有所节制,戒油腻戒饮料戒高热量戒十分饱;开始了断舍离的生活,秉承能用的用起来,开始用的用完它,没用的处理掉;对奢侈品,失去了以往狂热的兴致(虽然她也是fendi鞋,dior衫,呵呵);对以往不会做的事情,本着打怪通关挑战自我的精神尝试去做;对他人,没有那么在意;对自己,更加认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