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桃啖(dàn)君”意思是弥子瑕得宠于卫灵公时,把吃剩的桃子给灵公吃,卫灵公还赞扬他。等他失宠后,卫灵公又把这件事作为他的罪状。
这个成语出自战国·韩非《韩非子・说难》:
“昔者弥子瑕有宠于卫君。卫国之法,窃驾君车者罪刖。弥子瑕母病,人间往,夜告弥子。弥子矫驾君车以出。君闻而贤之,曰:‘孝哉!为母之故,忘其刖罪。’异日,与君游于果园,食桃而甘,不尽,以其半啖君,君曰:‘爱我哉,忘其口味,以啖寡人。’及弥子色衰爱弛,得罪于君,君曰:‘是固尝矫驾吾车,又尝啖我以余桃。’故弥子之行未变于初也,而前见贤后获罪者,爱憎之变也。”
典故大概的意思是:(战国时期,弥子瑕是卫国大夫,受到卫灵公的宠信。)从前弥子瑕曾受到卫国国君卫灵公的宠信。卫国的法律规定,凡私自驾驶国君马车的人要被处以砍足之刑。弥子瑕的母亲病了,有人连夜赶来通知弥子瑕,弥子瑕大急,便假托君命驾驭国君的车子出宫。卫灵公听说后,却认为他很有德行,说:“真孝顺啊!为了母亲安危,竟忘记了会被砍足的罪名。”
有一天,弥子瑕和卫灵公在果园游览,吃桃子觉得很甜,没有吃完,就把剩下的半个桃子给卫灵公吃。卫灵公说:“弥子瑕多么爱我啊!不顾自己的口味,把剩余的甜桃给我吃。”
等到弥子瑕容颜老去,卫灵公对他的宠爱也渐渐减退,后来弥子瑕得罪了卫灵公,卫灵公说:“这人以前就曾假托君命私自驾驭我的车子,又曾经把吃剩的桃子给我吃。” (于是数罪并罚治了弥子瑕的罪)虽然弥子瑕的行为和当初并没有不同,但先前被称赞贤能、后来却获罪的原因,是卫君对他的爱憎发生了变化。
我们看史书,经常有很多错觉,就是觉得古代的君主都是特别贤良的,特别原因听底下的人的建议。但是据史料记载,韩非子记载这个故事,目的是为了展现“说难”,简单点说就是大臣要跟国君进言,其实是非常困难的,如果国君对这个大臣有好感,那么他讲的错也是对的,但是一旦没有好感,那对的也是错的。所以古代国君的近臣,有伴君如伴虎之说。
其实自古以来皆一样,人与人之间的相处,都是这样。
就比如我们经常讲的,恋爱双方刚开始初恋的时候,恨不得双方都糅合在一起,无论对方做什么都是对的,但是当新鲜感逐渐褪去了之后,新账旧账就一起算了。
包括在职场也是一样,在公司初创的时候,员工的很多做法,对的老板都大力褒奖,出错了老板也对下面的人很包容,当公司做到一定的规模的时候,特别是那些老员工还是按照以前的做法,那这个时候只要犯一丁点的错误,就会被老板无限放大。(自己有机会可以对比一下,当然历史上的案例也数不胜数,其中最出名的,莫过于刘邦与越王勾践,特别是范蠡讲得那句话:“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
包括这几年互联网各大明星效应,无不展现这个,我们大部分人,都喜欢创造一下神人,等到这阵流行的风褪去之后,不少人又不迫不及待的落进下石。
正所谓飞得越高,摔得越疼。人们的喜怒好恶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是非美丑的评判标准也不是完全客观的,它们会随着人们的主观情感、意志以及外在环境的变化而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