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篇】
什么是读书?读书有两个基本含义:1、看着书本出声读或默读;2、正式学习一个科目或课程。离开学校很多年的你,读书是为了什么呢?如今读书的新浪潮在年轻人的世界中悄然兴起,有数据显示中国人的读书投入正在一年比一年增高。前几天在简书上看到一篇文章,一个勤奋上进的女孩子,两年间在各种买书和课程上面花费了5000大元。可是得到的感叹竟是,付费了太多知识,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那么我们读书是为了什么呢?书对我们来说又意味着什么?
书中自有黄金屋
“安居不用架高堂,书中自有黄金屋”,这样的语句是不是再熟悉不过了?这是老生常谈了?这是封建糟粕了?这是津科了?都不是,这是时下很多人读书的真实目的所在。不知道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崇尚读书的浪潮又一次席卷而来,多美美好的一件事情呀,长辈们听到这样的消息必然会慨叹,中国的未来好有希望呀!可是现在的“读书人”和民国时期抑或是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的人一样吗?他们对书的热情出于什么?
很多人都说如今已是知识付费的年代了,知识也是可以换钱的了。这一两年网络课程以及各种名目繁多的训练营,如雨后春笋般充斥着网络。我们想听课、想学习已经不必再冒着严寒酷暑的跑到学校或者某一个补习班里进行面对面的授课,科技的进步给我们带来很多的便利。在这铺天盖地的网络学习里,讲授人与传播内容也真是良莠不齐。很多机构和个人如电商促销一样,兜售着自己的产品。对,没错,就是产品。他们到处洗脑“知识改变命运”,每天都在网络上给那些躲在城市角落里的有志青年们打着鸡血。口号类似于传销组织。年轻的人儿如同抓到了最后的救命稻草一样,紧紧跟随。心甘情愿地一次次打开荷包,掏出自己的辛劳银子。因为他们相信,投资自己是会得到丰厚的回报。
然而,你改变什么了吗?花费五千大圆的女孩说,“我好像除了白头发多了几根、皱纹多了几丝、眼袋多了几两,生活好像一切都没有发生变化。我的生活品质没有上升、我的工作没有加薪、我的旅游梦想没有实现……”我想这才是大多数人的现状吧?一定有人不甘心的反驳说,学习错了吗?为自己购买这些课程错了吗?学习,当然不会错。可是你有没有仔细看过你买的课程?他们都是什么内容?如果稍微暂停一下你的学习热情,你会发现这些课程里大多是关于如何进行时间管理、阅读写作、高效工作的,那么你的拖延症被治愈了吗?写作阅读能力是否仍待提升?你的各项陋习是否还紧紧抓住你而不肯离去?
书中自有“颜如玉”
“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如今是一个处处看脸的时代,你发了一个朋友圈说自己被蚊子咬了,如果配图里的蚊子“颜值高”都会有人为蚊子点赞而忽略你。别问我是怎么知道的,此时依然在算自己的心理阴阳面积。微博刚出现时,网上出现很多“意见领袖”,人们追捧着他们。一件新事物出现,不是先去探究事情的缘由,而是先纷纷寻找“领袖们”问“元芳,你怎么看?”后来,国家开始整治、清理这些“意见”了,解开“领袖”们的衣衫,很多人才恍然,哦,原来里面也是“千疮百孔”甚至肮脏不堪。
现在的“知识精英”就没有人怀疑过吗?连高校教授偶尔都会被爆出一些丑闻,知识付费中就没有滥竽充数的么?我想不是没有,是广大“鸡血”青年被“知识”蒙蔽了双眼,失去了独立思考和判断的能力!有时候盲从比无知更可怕。当鸡血退去,那些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东西跃然纸上。“颜值”是可以包装的,更何况现在“美颜”技术如此发达。
随着付费课程的出现,新的名词也越来越多。什么“临界知识”、“成长性心智”。那些课程的标题也很刺激,“一小时建立”、“一周学会”、“快速”、“转折”、“改变”、“命运”等字眼。是不是看得你肾上腺素蹭蹭往上蹿?恨不得迅速购买,火速变身成时代精英?当你打着鸡血听完之后,生活其是不会快速改变的。作为一个普通人依然无法崛起、一个小时仍然不能建立好阅读操作系统,短时间内仍然没法掌握一项技能。但是又有多少人看到,或者说愿意承认这些呢?
读书学习是自己的事
我觉得不能再这样吐槽下去了,会有被“追杀”的风险吧?想改变命运,这是多好的愿望。可是这“命运”里装的是什么呢?“黄金屋”?还是“颜如玉”?你学习时间管理、高效工作,目的是什么呢?你学习阅读写作的真实目的又是什么呢?没有谁可以一蹴而就,瞬间变好。因为我们都是普通的人,不是机器和电脑。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捷径,如果有那也就是勤奋,比勤奋更重要的是思考。
知道了太多的道理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不是因为那些道理是伪命题,而是因为你没有认真思考,却一直盲目地为别人的道理付费。那些道理是不是你所需要的?与你的生活有没有产生交集?如果有,那你有没有去行动?只有行动了,你才知道,这个道理是不是适合你。只有行动了,才能找到自己的道理。
读书学习本来是一件很美好的事情,它从来都不是一件功利的事,读书是为了寻找一些事情的答案,然后更好地生活。不卖弄、不炫耀,读书只为自己而读,韶光易逝,刹那芳华,与书为伴。每一次为别人的命运思索,都是在寻找自己的精神归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