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天我去提车,下午打算开着车出去溜溜,因为是新手,所以叫上了一位朋友。我朋友一看见新车就跃跃欲试,我没想太多就答应了。
结果才出家门我就后悔了,这家伙开车跟开蹭蹭车似的,一摇一晃,他开得起劲,我坐得心惊肉跳。随着交通越来越拥堵,我明显感觉到他情绪上起了变化。这时,一辆行驶在超车道上的黑灰色雪铁龙正要驶入中心隔护栏,车与护栏空出一段距离。只见这哥们儿往左猛打方向盘,开着转向,踩着油门,车子“嗡”地一声飙了出去,原来是准备钻那个空隙。我心想:不好,这是要出事儿。可惜一切太晚,转弯并道的时候我清楚地听到“咯噔”一声异响,刚买的小白车就这样跟对方来了一次不怎么亲密的接触。
车停到路边,我们与对方车主理论。我朋友坚持认为这是对方的责任:刚才打那个转向灯明明是你自己看不见!双方越吵越激烈,就差快要动手了。我赶紧把他们拉开,叫了保险公司,做了车损鉴定和处理,把对方车辆拉到修理厂,这才了了事儿。
我憋着一口气回到了家。这时,我脑海里闪现出“路怒症”这个词汇。我赶紧百度了一下,百科里是这么解释的:“路怒”(road rage)是形容在交通阻塞的情况下,开车压力与挫折所导致的愤怒情绪,发作者甚至会袭击他人汽车,无辜同车乘客也会遭殃。这么一比对,我的这位朋友还真是有点路怒症早期症状。
一开始我以为我这兄弟也就是平时生活压力大了些,再加上脾气有些暴躁,所以碰到今天这种情况恨不得快要要爆炸。可是随着我在网络上看了一些知乎大V和国外相关研究之后,我改变了我的想法,原来路怒症并不仅仅是单纯的情绪问题。
首先,驾驶中产生的愤怒情绪并不是生活压力的表现。如果一个人没有类似抑郁之类的精神疾病,那么工作和生活所带来的消极情绪并不会持续太久。如果你因为完成不了任务而被老板责骂,过了一个星期还把心情不好归功于此未免太牵强。其次,一个正常人面对巨大压力时有可能会迫使他一边驾车一边思考问题(不鼓励这么做),我们的注意力不会过多放在愤怒上面。所以生活压力过大并不是路怒症患者的借口。我自己总结了以下几点原因:
1)不合理认知。在一些司机眼中,这世界上存在着两种人:比自己开得慢的菜鸟以及比自己开得快的傻逼。这类人都具有一定自恋的特质,并由自恋心态引发不合理认知。在遇到剐蹭甚至是严重车祸事故等一些突发情况后,无论实际上谁该负主要责任,他们会将大部分过错推到对方甚至是市政街道规划不合理上面,由此产生的愤怒情绪自然具有攻击性。在他们看来这世界和别人都“欠着他”,而在我看来,这样的认知模式只会让我们觉得他们自以为是,自私自利。这是最主要原因。
2)路怒特质。抛开上面那条,有些人即使认知合理,但是过高而不稳定的自尊也会让他们很难容忍开车遇到的各类麻烦,包括道路拥堵以及他人不合理并线。无论交通事故(事件)由谁引起,他们都容易按捺不住情绪,暴跳如雷。这时候再合理的认知都可以轻易抛弃于脑后。
3)不适宜开车状态。这条就比较好理解,比如开车过程中长时间坐姿维持不变,车内空气循环较差,天气过于炎热,来自“远光狗”的挑衅。碰到上述情况,即使是正常人都会有点儿情绪。
针对以上原因,我根据由易到难的原则提出了相应解决对策。
首先,长时间开车一定要休息,车内空气循环差就开空调,遇到“远光狗”就按个喇叭提醒一下,定时调整自己坐姿,这些事情操作性都挺强。其次,即使驾驶经验再丰富,也应该多关注和反思自己驾驶行为和习惯,下次再遇到一些情况要动怒时就知道该如何处理个人情绪。对于认知障碍者个人觉得可以采用“A——B——C”模式合理情绪疗法改变他们认知。
A是指诱发性事件;
B是指个体面对诱发性事件之后相应而生的信念,也就是他对这件事件的看法、解释和评价;
C是指特定情景下,个体的情绪以及行为结果。
以车辆被剐蹭为例,假如使用上述合理情绪疗法,那么结果就是这样:
A我的车辆被对方车辆剐蹭到了;
B先判定一下谁负主要责任,无论是谁的责任,走保险或者自我协商的途径都是解决问题最好的方式,愤怒的情绪只会让事故恶化;
C我和对方都心平气和地解决了问题。我下次开车得更加小心注意。
最后,针对有“路怒”特质的人,也许咨询专业的心理医生是目前最好的方法。
跟“路怒征”一样,很多现象表面上看很容易理解,可是一旦深究你就会有很多有意思的发现。现在,为了和谐社会,我得跟我那哥们儿提个醒,避免下次再出现类似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