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度养儿育女 出品
一 起 做 ·刚·刚·好· 的 父 母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 37度养儿育女
第六章 整合自我与他人
培养孩子的人际技巧
文 | 三 一 冰
今天,我们终于来到了最后一章,之前的五章都是在说“我”(也就是自己),这章要说的是“我们”(也就是自己与他人的整合)。文中说:在变幻莫测的现代社会中,学习从“我”到“我们”,也许是孩子能否适应未来世界的关键。
我觉得可以把“也许”去掉,然后把“孩子”再改成“我们”。首先我们要学会独立(做为一个独立的个体),但人又是社会性动物,离不开身边的人,那就要求我们学会“互赖”(与他人合作),简单来说就是:学习从独立“我”到互赖“我们”,共同去适应未来的世界。
* 1 *
同理心:连结他人的心灵
从上一章我们知道心智省察力是指看清自己的心灵,也看清别人的心灵,这就要求我们在保持健康的自我概念的同时,发展完善的人际关系。也就是洞察+同理=心智省察力。
同理心就让“我”很好地过渡到了“我们”。用古人的话来说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样就更好理解了。运用好同理心就可以很好处理兄弟姐妹间的相处的问题,如何与其他孩子一起玩耍等问题。
这里值得提醒一下:要保持独立的自我意识。这个怎么培养,就是我们要尊重孩子的感受,而不是忽略。举个简单例子:当两个宝宝都要玩一个一具时,父母对大的说:“你是哥哥(或者姐姐)就让弟弟(或者妹妹)先玩一下。”这种说法就忽略了大宝宝的感受,大宝宝如果长期被这样的对待,那独立的自我意识就不好培养。
* 2 *
为“我们”而生的社会化大脑
在这里指出了科学家近十年才发现的事实:大脑是一个社会有机体,是为关系而生的。它本能地从社会环境中接收信号,再反过来影响个人的内在世界。还有研究指出:幸福的一个关键因素是将个人的注意力和热情投入到他人的利益之中,“我”借由参与并融入“我们”而发现意义和快乐。
* 3 *
镜像神经元:心智反射镜
由于镜像神经无元的作用,我们在周围世界中看到、听到、闻到、触摸到的东西不仅可以让我们反射出他们的行为意图,还能反射出他人的情绪状态,与其他人产生共鸣。
这是科学家在二十世纪90年代通过对猴大脑研究发现的,当猴子吃花生时,大脑中的某组神经元有反应(这很正常),但当猴子只是看见面前的研究者在吃花生时,这组神经元也有跟之前同样的反应,得出不论是猴子见证还是参与某一种行为,都启动了同一组神经元。
作者用此来解释:为什么看见别人喝水自己觉得口渴,别人打呵欠时自己也跟着打等现象,这让我也想起了一个成语“望梅止渴”会不会也可以用这个来解释。也可以用来解释情绪感染,也就是他人的内心状态,无论是快乐还是悲伤,都直接影响了我们的心理状态,我想这就是为什么很多书都在教我们见到人要微笑。
* 4 *
创造积极的心理模式
人际关系心理模式在良好的人际关系之中,孩子会发展出适应周围世界、处理人际关系的特定模式。所以父母如果能够向孩子表达牢固的、可预期的爱,积极回应他的要求,孩子的心智省察力就将得到发展,并建立积极的人际关系心理模式。
这里并不是说只有父母才能创造孩子人际关系的适应策略,朋友和群体其他成员也是可以的,主要就是孩子体验到人际关系中充满哺育的温暖、连结和保护,这种体验就会成为他们将来的人际关系的示范。
* 5 *
为孩子创造通向连结的人际体验
孩子在还没学会心智省察能力时,大多的表达都停留在“我”、“我的”、“不要”等词汇,这都是很正常的。所以我们要给孩子说明“我们”,帮助他们理解与他人合作。这些都是需要练习的,不是一下子孩子就会与人“分享”。
比如研究者发现:害羞很大程度上是父母传给孩子的,它其实是一个人一出生就带有的核心个性,但并不代表害羞就无法大幅改善。这就关键取决父母如何对待孩子的害羞(不要去强化孩子的害羞,参见如何培养孩子的专注力),还有就是帮助孩子去接纳。
* 6 *
帮助孩子在关系中学会接纳
这里我们要先了解“反射式”心态和“接纳式”心态的区别:当我们进入反射模式时,我们几乎不可能以开放和关爱的姿态去与其他人连结,而当我们处于接纳状态时,我们会积极地与他人建立连结,并在与他人的关系中感觉到安全感和存在感。
可以用一个小练习去感受这两种心态,就是用坚定和严厉的声音重复念“不”七次(每次间隔两秒),再用清晰而温柔的声音念“是”七次,注意自己身体感官的知觉,你会发现,“不”字听起来压抑和愤怒,“是”字听起来镇定、平静、轻松。
当知道孩子处于反射式心态时,我们就要等这种状态过去,孩子变得更加接纳时,再去告诉他们我们希望下一次出现同样状况时如何表现更好。也就是当情绪上来时,先忍一下,非语言的沟通会更有效。
* 7 *
总结全脑情绪教养法
第 十 一 法:为家注入趣味:让亲子互动更愉快。
主要就是提醒大家不要为了赶场而去参与各种活动,也不要忘了享受简单的天伦之乐。当孩子越是享受和父母在一起的时光,就越是看重人际关系,也越会对未来的人际关系抱有积极健康的期待。
第 十 二 法:在冲突中保持连结:教孩子在吵架时想着“我们,我和你”。
以他人的角度看世界:帮助孩子理解他人的立场。
教孩子理解非语言讯息,真正听懂他人的言外之意。
教孩子在冲突发生之后修复关系。
* * * END * * *